拟冉冉孤生竹

离离寄生草,施彼南山松。
而我求婚媾,萑苕托飞蓬。
飞蓬易转荡,夫妇安得终。
结发不再期,弃我如飘风。
重闺咫尺间,君心邈千重。
彼美荆山璞,莹然白玉中。
良工不见剖,瓦砾相诟蒙。
君宁长弃捐,妾心守孤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冉冉孤生竹》是明代诗人王立道所作,该诗表达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渴望与担忧,同时体现了古代女子对婚姻的看法和情感诉求。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内容、背景及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王立道,字懋中,号尧衢,明代常州府无锡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官编修。
  • 文学成就:他著有《具茨集诗文》,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1. 诗歌原文
  • 全文展示:《拟冉冉孤生竹》全诗如下:离离寄生草,施彼南山松。而我求婚媾,萑苕托飞蓬。飞蓬易转荡,夫妇安得终。结发不再期,弃我如飘风。重闺咫尺间,君心邈千重。彼美荆山璞,莹然白玉中。良工不见剖,瓦砾相诟蒙。君宁长弃捐,妾心守孤忠。
  • 诗意解析:这首诗以植物的生长比喻人生,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因爱人远行而感到的孤单无助。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的描写,隐喻了男女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之情。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如“寄生草”、“南山松”、“飞蓬”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形象传达了深刻的主题意义。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尤其是“弃我如飘风”一句,生动描绘了主人公被爱人抛弃的痛苦与无奈。
  1. 创作背景
  • 时代特点:此诗作于明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爱情观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地位相对低微,但许多女性依然保持着坚韧的品格和对爱情的追求,这首诗就是这种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1. 文化价值
  • 历史传承:作为文学作品,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研究古代文学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教育意义:此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启发人们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
  • 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结构,对于深入解读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 关注古代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有助于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整体风貌。

《拟冉冉孤生竹》是明代诗人王立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沉感慨,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