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庭中有奇树

南山有松柏,女萝相缠绵。
攀枝采女萝,感叹终无言。
草木自因依,何况骨肉间。
缄萝寄同父,路遥安得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庭中有奇树》是明代诗人王立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载体,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信息:

  1. 作者介绍:《拟庭中有奇树》的作者是王建道,字懋成,号尧衢,明代常州府无锡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其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
  2. 作品原文:南山有松柏,女萝相缠绵。攀枝采女萝,感叹终无言。草木自因依,何况骨肉间。缄萝寄同父,路遥安得便。《拟庭中有奇树》以自然景物为喻,借庭中的奇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亲情深厚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中的“南山有松柏,女萝相缠绵”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面,而“攀枝采女萝,感叹终无言”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却无法言说的无奈与感伤。
  3. 作品鉴赏:陆机的《拟庭中有奇树》通过庭院中的奇树这一意象,传达了对于生命短暂、荣华富贵的感慨。诗中“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等句子,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事物的易逝。陆机在《拟庭中有奇树》中通过描写奇树的生长、开花、结果和凋谢的过程,传递出生命如同草木般短暂,唯有文学艺术的传承能够使美好永恒的观点。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达情感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手段。王立道的《拟庭中有奇树》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5. 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虽然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但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依然不减。王立道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仍能给予现代人许多启示和思考。

《拟庭中有奇树》不仅是一部充满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生命、自然和人文价值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