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木鱼二首

绀宇虚堂敞肃阴,莲趺直下启孤音。
霏微乐句香烟合,萧飒清喧坠叶侵。
梦觉乍如星漏永,帘垂闲遣梵筵深。
初机涂毒难酬得,定借惊鱼警夙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夫之的《咏木鱼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 绀宇虚堂敞肃阴,莲趺直下启孤音。霏微乐句香烟合,萧飒清喧坠叶侵。
  • 梦觉乍如星漏永,帘垂閒遣梵筵深。
  1. 诗作鉴赏
  • 主题:《咏木鱼二首》以木鱼为题,通过对其象征意义的深入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木鱼作为佛教中常用的法器,其声音悠扬、清净,能够引起人们的静心。因此,此诗不仅仅是对木鱼本身的描述,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超脱世俗的向往。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达上,王夫之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刻的哲理意蕴,又不失诗歌的艺术美感。例如,“绀宇虚堂敞肃阴”中的“绀宇”,即指深邃而庄严的殿堂,象征着心灵的深处;“莲趺直下启孤音”则通过莲花的意象,传达出纯净与高洁的境界。
  • 文化内涵: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精神危机和思想困惑。王夫之的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他个人对于佛教禅宗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群体普遍的心理状态和追求。
  1. 历史背景
  •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夫之,号念孑,南直隶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学者之一。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影响。《咏木鱼二首》创作于他的晚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之中,许多知识分子都在寻找精神上的寄托。王夫之通过这首作品表达了他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

王夫之的《咏木鱼二首》不仅是一首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文人内心世界的精神画卷。它通过对木鱼这一宗教符号的象征性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