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吹霰雪中还,万里黄云一线关。
回首江南此风景,唯将呜咽写潺湲。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一
介绍
。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组诗,共18首。
这是一首写芦苇的诗歌。全诗以芦苇为题材,描写其形态和生长环境,以及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变化与特点。其中,作者通过对芦苇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并且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在这组作品中,袁枚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芦苇的形象:如以“秋风萧瑟”、“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形容芦苇在秋天的凋零;又通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描绘出芦苇在严冬时节孤独而坚韧的生命力。同时,袁枚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将芦苇比作“白鹭洲上一叶扁舟”,赋予其灵动的
相关推荐
注释: 惊风:猛烈的风雨。霰雪:雨夹雪。还:同“旋”,顷刻之间。万里黄云,形容大漠辽阔,无边无际。一线关:像一道线一样的关口。呜咽:形容声音悲切。潺湲:形容流水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北方边塞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感慨。 首句“惊风吹霰雪中还”,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冬景图,大雪纷飞,凛冽的北风呼啸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在风的吹拂下,雪花与白雪交织在一起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其一》是明代诗人王夫之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汀渚谁家尽自疑:在汀洲的渚上,是谁家的渔火在怀疑着什么? - 汀渚:指汀洲的渚。 - 谁家:询问是谁家的。 - 尽自疑:都是自己感到疑惑。 2. 悬愁渔火隔江知:悬挂着忧愁的渔火隔着江水知道。 - 悬愁:悬挂着忧愁。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月明是水是芦花,逗漏清空片影斜。这句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沙上有踪谁见得,侬家曾泛逆流槎。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和往事的回忆与怀念。 诗句赏析如下: 1. 月明是水是芦花,逗漏清空片影斜。 - 字面解读:月光洒在水面上,使得水面呈现出一片银白色,仿佛是雪一般。同时,这明亮的月光也映照出了芦苇丛中的倒影,形成一片斜斜的影子。 - 情感内涵:这里的“月明”不仅指月亮明亮
注释: 健翮先飞:健壮的鸟群先飞。比喻有能力的人先得到成功。 下浅汀:落在河滩上。 鱼虾虽饱:虽然吃得饱饱的。 郤(xì)馀腥:没有腥味。 带:带着。 斜阳影:太阳的余晖。 点缀:用各种色彩装饰画面,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自然之美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大自然中细微而美好的事物,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题芦雁绝句十八首其一:秋江淼淼月微明,飞雪纵横点翅轻。 - 诗句原文: 秋江淼淼月微明, 飞雪纵横点翅轻。 - 译文: 在秋夜里,江面显得十分平静,明亮的月光照射下,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雪花在空中飘洒,仿佛是白色的蝴蝶在舞动翅膀,轻盈而优美。 - 注释关键词: 1. 秋江:秋天的江水。 2. 淼淼:水波荡漾的样子。 3. 月微明:月亮发出微弱的光亮。 4. 飞雪:空中飘洒的雪花。 5.
【注释】簇簇:密集的样子。荻根:芦苇的根茎。蒋:同“蒹”。 【赏析】芦雁秋声,惊起鸥鹭,筝柱参差,不忍弹断。这是一幅清丽的画卷,诗人把笔触伸向了秋天江边,在芦雁的簇拥之中,江面显得更加宽阔。江面上,芦雁成行地飞来飞去,它们似乎在相互呼唤,相互呼应。而江边的芦苇,也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是芦雁们在低声细语,诉说着它们的心声。诗人用“一江寒”来形容江面的景象
注释:蜀地的雪还没有消融,江水拍击着空阔的天空。以前那些汀洲渚畔,蘋风轻拂,现在随着季节的更迭,一切都变了样了。今晚我暂且收翅栖息在秋声之中。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夔州所作。首句写景,先点明时间、地点。第二句写景,“杳”字传神地写出了秋天萧瑟的景色。第三四句写景,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的寂静和凄清。全诗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注释】芦雁:芦苇间栖息的野雁。 蒙茸(méngróng):草木茂盛。 幽栖:指僻静之所,此处形容苇丛中隐蔽的地方。一钩:指月亮。 无据:没有根据,没有凭据。 飞狐谷口西:指古时通往北疆的要道——飞狐口的西边,也就是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的边塞。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来到芦苇丛中观赏雁群,看到月光下苇丛中的雁儿,感到它们虽然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但却能飞向遥远的边塞
我们来分析诗句的结构和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题芦雁绝句十八首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独立的单元,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南来不为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南下的缘由不是为了稻粱谋生,而是有着更高尚的追求或目的。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粮食,而“谋”则是指谋求。诗人用这个比喻说明他来到南方并非仅仅为了物质利益。 第二句“彻骨森寒月下洲”,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夜晚景象
注释: 书人:指书法家。曳长:拖长。一幅:指一卷,这里泛指书写的字画等文字作品。皑皑:洁白的样子。侧理光:侧面映照出光泽的样子。丹坟:丹砂矿。竹素:竹简,古代写字用的材料。留之绕:指留下墨迹。待雌黄:等待校勘修改。 赏析: 首句“书人欲倦曳波长”,描绘了一位书法艺术家疲惫不堪地挥动笔杆的情景。他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感到疲倦,想要休息一下。这句诗通过形象的语言
浅白平铺万绿稠,苍翎碧水素沙洲。 色如非色云何摄,一味分明墨气收。 注释:浅白色的水面上平铺开万顷的绿色,那青色的羽毛和碧绿的水面、白色的沙洲相互映衬着。色彩像非色的云彩一样,怎么能捕捉呢?只有用墨色来分明地表现它。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赞美芦雁时所创作的绝句。前两句写景,以浅白、万绿、苍翎、碧水、素沙洲为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后两句议论,以色如非色、墨气收等词语作比喻
诗歌译文: 在茫茫平沙上,月光清冷而朦胧,渔舟无迹,樵径荒芜。问世间此景从何而来?莫不是前身是大雁化身而成。 注释: 1. 渔艇无踪(yú tǐng wú zōng):渔船没有踪迹。 2. 樵径荒(qiáo jìng huāng):砍柴人走过的小路荒废了。 3. 月微茫(yuè wēi máng):月亮显得暗淡模糊。 4. 前身:前世或前身。 5. 雁王:指神话中大雁的君主或神。 赏析:
【题解】芦雁绝句十八首是杜甫为江陵别驾时所写,此为其第一首。诗写江边渔民的生活,以及诗人对他们的同情。 惊心:惊动心弦,形容触动很大。 矰𥐊:古代一种射鸟用的工具,这里指箭。 壶浆:酒浆,泛指百姓的食水,这里指老百姓的食水。 何有:岂有,哪里会有。 相酬:互相酬报。 宝剑:剑客赠与朋友的名贵之物,这里代指朋友。 寄报恩书:指把书信寄给朋友,表示感谢。 【注释】这首诗写诗人初到江陵时的所见所感。
密叶修茎翠万竿,未须还怨晓霜寒。天涯拚作无归客,且得清秋一夕安。 王夫之的这首诗《题芦雁绝句十八首·其十四》,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和深情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境遇的独特见解。诗中“密叶修茎翠万竿”描绘了一片茂密的芦苇丛生的景象,生机勃勃,翠绿欲滴;而“未须还怨晓霜寒”则表达了即使面对严寒的早晨,也无需感到悲伤或不满,因为这是自然规律,无可怨言。
【注释】 ①回望:回头望去。还:通“环”,环绕。惊:使惊讶。伴侣:这里指配偶。分飞:指夫妻别离,比喻分离。愁绝:极度忧伤。故心:旧时的心,即旧日的心意。移:改变。 ②江皋(gāo):水边高台、亭阁等。爱:喜爱。霜枫紫:指霜染的枫叶。自是:自然是。栖乌: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宿枝:停息在树枝上。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离别爱人的深情怀念。首句写诗人回首望去,看到一对鸳鸯正在缓缓地飞翔离去
注释:秋天的心境,自古以来就属于潇湘,汉代的宫殿和边疆的关隘都带着深深的忧愁。谁说屈原的哀思是最深的,只是他将鶗鴂的哀鸣作为对春天的抱怨。 赏析:《秋心》共十二首,此为第一首。诗人以萧瑟秋风和凄清的秋色起兴,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之情。“万古”二字点明时间之长,空间之广,表达了一种永恒的主题。“汉苑胡关”四字,写出了诗人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顾。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并非仅仅停留在这种个人情感上
诗句原文 斜晖欲下飐金飙,绿苞初开碎练飘。莫认天山飞雪早,江南饶有可怜宵。 翻译 夕阳的余晖想要落下,它摇曳在金色的秋风中,如同金飙一般,而嫩绿色的荷叶刚刚张开,就像碎裂的绸缎般飘动。不要误以为这是天山那边的雪花来得早,江南地区此时也有着令人怜惜的夜晚景色。 注释 1. 斜晖:夕阳西下的光辉。 2. 飐:摇曳。 3. 金飙:这里指秋风,因为秋风常常带有金黄色调。 4. 绿苞
诗中描述了夜深人静,江水寒冷的景色,并借由苍梧多泪竹和衡阳断雁来渲染氛围。同时,诗人以“墨光之外喷秋光”和“记得苍梧多泪竹”作为全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秋天特有情感的深刻感悟。 1. 夜深人静,江水寒冷 - 环境氛围的描绘:诗句“墨光之外喷秋光,夜永江寒楚塞长”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夜晚江景。墨色的光芒在秋夜之中显得尤为强烈和突兀,它不仅照亮了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