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不为稻粱谋,彻骨森寒月下洲。
藻苦荇甜随口过,饥鸢莫漫为含愁。

我们来分析诗句的结构和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题芦雁绝句十八首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独立的单元,通过不同的意象和情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南来不为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南下的缘由不是为了稻粱谋生,而是有着更高尚的追求或目的。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粮食,而“谋”则是指谋求。诗人用这个比喻说明他来到南方并非仅仅为了物质利益。

第二句“彻骨森寒月下洲”,描绘了一幅寒冷的夜晚景象,月亮高挂于寒冷的江面上,整个场景显得十分凄凉。这里使用了“彻骨”来形容寒冷的程度,强调了环境的恶劣。“月下洲”可能暗示着一种孤独或者思乡的情绪。

第三句“藻苦荇甜随口过”,描述了诗人在品尝食物时的感受。这里的“藻”和“荇”都是水中植物,通常口感苦涩。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不快,而是选择了接受这种苦涩,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第四句“饥鸢莫漫为含愁”,则是说不要因为饥饿而过度忧愁。这里的“饥鸢”可能是指因饥饿而失去飞翔能力或方向的动物,而“莫漫”表示不要随意、不要无端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告诫人们,面对困难时应保持冷静,不应被无谓的忧虑所困扰。

接下来是译文部分:
南来不为稻粱谋,彻骨森寒月下洲。
虽然生活在寒冷中,但依然坚强;
尽管食物苦涩,但仍然接受;
不必因饥饿而过度忧伤。

关键词注释:

  • 南来:这里指诗人从北方南下。
  • 稻粱:指稻谷和豆类等农作物,是古代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
  • 彻骨森寒:形容非常寒冷。
  • 藻苦荇甜:比喻生活中的艰辛与甜美并存。
  • 随口过:顺其自然地度过。
  • 饥鸢:比喻因饥饿而失去目标和方向的人。
  • 莫漫:不要随意、不要无端。
  • 含愁:过度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人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因生活中的困苦而消沉或放弃。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不被无谓的忧虑所困扰。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