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三分秋在堪怜。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
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田何处更寻高,巘累芒、鞋竹杖横。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诗句释义】
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三分秋在堪怜。
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
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
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
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
已住云山,绝顶芸尽芝。
田何处更寻高,巘累芒、鞋竹杖横。
肩凝眸处,齐州数点,万里罩平烟。
【译文】
芦荻展开霜雪般的花絮,蓼花开得如火如荼,秋天的三分之一就在这凄迷中了。
芙蓉还未开放,但午压的花朵鲜红鲜艳。
仿佛想要与世人共享这欢乐时光,何必询问谁又能健康长寿?
那飘扬的柳叶像黑色的帽子,直上天际,似乎要触碰到青天。
飞仙曾经传授给我汝南真诀和壶里清源的方法,我已经住在云山绝顶,已经采尽了芸草。
哪里还能寻找更高的地方?山峰层层叠加,如芒刺般锋利,我拄着竹杖横过山顶。
目光凝望远方,齐州大地上的点点灯火犹如点缀在平沙之上的几点星火,远处烟雾缭绕,宛如一层轻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悟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命运以及自然的感慨和思考。首句“芦展霜英,蓼开红粟”,以芦荻和蓼花为背景,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接着,诗人感叹秋天的三分之一让人感到凄凉,这种感慨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悲凉。
接下来的两句“芙蓉木未,午压绛痕鲜”,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芙蓉树尚未开花的情况。芙蓉木是荷花的别名,而“午压”则是指芙蓉木在中午时分依然保持新鲜的颜色。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芙蓉木的美丽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似欲将人共醉,何须问、谁健他年”,诗人以酒喻人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态度。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宴会,不必过于关心谁能长寿健康,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这里的“何须问”意味着无需过分担忧未来,应该享受眼前的时光。
第四句“吹不去,当头皂帽,直上有青天”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似乎想借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虽然无法改变生命的终点,但仍然要追求美好的人生体验。这里,“皂帽”象征着人生的苦痛,而“青天”则代表着自由和希望。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比喻来传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最后几句“飞仙曾授我,汝南真诀,壸里清元”则是诗人自述修行的经历和心得。他认为飞仙传授给他的是真正的修行方法,而他已经学会了壶里的清元之道。这些修行方法和道理都是从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表明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修行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