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

别峰烟水霭晴岚,病骨差池久罢参。
短晷恰逢寒九九,佳期谁待后三三。
藤枯树倒寻常得,月驶云移仔细勘。
败叶如蓑妨两翅,鹧鸪无藉忆天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是明代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古诗

王夫之,字夫之,号思斋,明末清初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与史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广泛而深刻,不仅在艺术上追求精深,更在思想内容上展现出独特的视角。王夫之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种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这首诗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学思考。诗中“别峰烟水霭晴岚”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而“病骨差池久罢参”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这些元素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更反映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从艺术手法上看,王夫之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邃。例如,“败叶如蓑妨两翅”一句,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有力,既表现了落叶随风的景象,又隐喻了诗人无力回天的情感。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使得王夫之的诗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

王夫之的诗歌还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哲学追求。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

《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一》是王夫之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王夫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和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