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啼遍,唤不醒芍药,丛中双蝶。待把红香留住稳,无待雨狂风劣。流水浮萍,垂杨飞絮,都是闲枝节。殷勤为甚,飘零了不孤怯。
纵好绣带云裳,来回弄影,荡芳情一捻。日暮帘垂归燕语,池上晚风猎猎。渺渺天涯,归魂何处,便是烟花劫。无人说与,阳关梦里三叠。
念奴娇 · 咏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咏蝶》是明末清初诗人王夫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蝴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流转与自然美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歌原文
流莺啼遍,唤不醒芍药,丛中双蝶。
待把红香留住稳,无待雨狂风劣。
流水浮萍,垂杨飞絮,都是閒枝节。
殷勤为甚,飘零了不孤怯。
纵好绣带云裳,来回弄影,荡芳情一捻。
日暮帘垂归燕语,池上晚风猎猎。
渺渺天涯,归魂何处,便是烟花劫。
无人说与,阳关梦里三叠。诗人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他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战乱,生活颠沛流离,但其学术成就却极为辉煌。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歌解析
- 主题:《念奴娇·咏蝶》的主题是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蝴蝶的轻盈与美丽,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 意象:诗中的“流莺”、“芍药”、“双蝶”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流莺啼叫,唤起了春天的生机;芍药丛中,双蝶翩翩起舞,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
- 情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念奴娇·咏蝶》不仅是对蝴蝶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哲思。诗人通过对蝴蝶的描述,反映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念奴娇·咏蝶》不仅在艺术性上具有极高的成就,更在哲学深度上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