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啼遍,唤不醒芍药,丛中双蝶。待把红香留住稳,无待雨狂风劣。流水浮萍,垂杨飞絮,都是闲枝节。殷勤为甚,飘零了不孤怯。
纵好绣带云裳,来回弄影,荡芳情一捻。日暮帘垂归燕语,池上晚风猎猎。渺渺天涯,归魂何处,便是烟花劫。无人说与,阳关梦里三叠。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然后把握技巧,分析艺术手法;最后鉴赏思想内容。

“流莺啼遍,唤不醒芍药,丛中双蝶。”此句是诗人的想象。“流莺”指黄莺。黄莺在花丛中鸣叫,唤醒了芍药和蝴蝶。诗人想象黄莺用它的歌声唤醒这些花丛中的双蝶,但是双蝶却迟迟不肯飞起。这是诗人的幻觉。“唤不醒”,说明诗人此时正陷于一种迷蒙的状态。

“待把红香留住稳,无待雨狂风劣。”此句是说诗人想要留住那些飘落的花瓣,等待一场风雨过后再让它们重归枝头,可是又不想听风儿吹过,因为怕那些花瓣被风吹散。

“流水浮萍,垂杨飞絮,都是闲枝节。”这句是诗人进一步想象。水边的浮萍、杨柳上的飞絮都是些闲枝节,它们没有自己的目标,也没有自己的意愿,只是随风飘荡而已。

“殷勤为甚,飘零了不孤怯。”此句是说为什么双蝶要飘零呢?难道它不怕孤单吗?诗人认为双蝶之所以飘零,是因为太殷勤了,所以才飘零的啊!

“纵好绣带云裳,来回弄影,荡芳情一捻。”此句是对双蝶的描绘。绣带、云裳都是美丽的服饰。来回弄影就是双蝶飞舞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双蝶美丽的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日暮帘垂归燕语,池上晚风猎猎。”这句描写的是傍晚的情景。诗人看着燕子归巢,听着晚风吹过池塘的声音,感到有些寂寞。

“渺渺天涯,归魂何处,便是烟花劫。”此句是诗人的想象,也是他的感慨。诗人想,如果归去的双蝶能够知道,那么它该是多么的寂寞啊!诗人想象着那归去的双蝶,不禁感叹:“那归去的双蝶啊,你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安息?”

【答案】

译文:流莺在花间啼叫,双蝶却不起床。诗人想留住双蝶,让它不要飘零,可是又怕双蝶被风吹走,所以只好任凭双蝶飘零。诗人想,双蝶为什么要这样匆忙的飘零呢?难道它不怕孤单吗?诗人认为双蝶之所以飘零,是因为太殷勤了,所以才飘零的啊!诗人看着归巢的燕子,听着晚风吹过池塘的声音,感到有些寂寞。诗人想,如果归去的双蝶能够知道,那么它该是多么的寂寞啊!诗人想象着那归去的双蝶,不禁感叹:“那归去的双蝶啊,你究竟会在什么地方安息?”(或:诗人看到双蝶归去而不知去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那双双翩翩而去的蝴蝶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