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英卓今

泪向年来尽,今朝又哭君。
情深无了日,哀极不成文。
阴雨掩明月,高天盻暮云。
何因梦魂里,一自不相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哭英卓今》是明朝诗人王邦畿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哭英卓今》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和生平在文学领域内并不为人所熟知,但他的作品无疑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以及个人的情感经历。
  • 时代特征:该诗作属于明代文学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对于生死、情感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1. 诗歌内容解析
  • 开篇意境:“泪向年来尽,今朝又哭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多年来累积的泪水在此刻已流干,而今日却因思念逝者而再度哭泣的复杂情绪。
  • 情感表达:“情深无了日,哀极不成文。”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绝望,情感深厚到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哀痛之极以至于无法用文章来表达。
  • 景象描写:“阴雨掩明月,高天盻暮云。”诗人以阴沉的天气象征心中的阴霾,明月被雨水遮掩,暮云低垂,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深沉的氛围。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梦魂相闻:“何因梦魂里,一自不相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与逝去朋友相见的愿望,但又意识到这种相聚只是幻影,彼此之间已经无法真正听见对方的声音。
  1. 主题探讨
  • 友情与怀念:《哭英卓今》的主题之一是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泪水和哀歌来表达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 生死观照: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还隐含了对生死观念的反思。通过对比生与死、现实与梦境,诗人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及其不可逆性。
  • 社会反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哭英卓今》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共同情感体验。

《哭英卓今》作为一部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对那一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感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朝末期的文化背景,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