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投山寺宿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
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投山寺宿》是明代诗人王鸣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王鸣雷,是明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2. 诗作原文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
    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

  3. 诗作赏析

  •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这句描绘了山中寺庙的景象,钟声在山中回荡,僧人在远处的山谷中回应。这里的“残钟”意味着寺庙中的钟已经敲响很久,可能是为了驱散山林中的野兽或者警示过路的人。
  •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诗人询问这位僧人来自何处,并表达了自己因为夜晚来访,希望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寻找心灵的安宁。
  •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在这里,诗人通过坐禅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却时间的流逝。同时,僧人展示佛法的智慧,点亮了佛灯,为诗人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
  • 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诗人观察到石桥上栖息的鹿,以及月亮下讲台的情景,这些自然景物与佛教修行的主题相呼应,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夜投山寺宿》是一首描绘山寺夜景和内心感受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