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雷
《秋日登滕王阁》是一首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七律,诗人彭孙遹通过描绘秋天时登上江西南昌市西的滕王阁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 1. 首联赏析:首联“束临四水清悠扬,滕王高阁敞秋声”描绘了一幅滕王阁四周水波荡漾、秋意盎然的画面,通过“四水清悠扬”和“滕王高阁敞秋声”,展现了滕王阁的雄伟与秋天景色的优美。 2. 颔联赏析:颔联“白云带雁归江楚
《华亭旅次》是明代诗人王鸣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客云间还几日,偏于节物感踟蹰。 一枝斑竹能思楚,半尺银鲈可住吴。 避老长年封破镜,算归终日秣神驹。 预愁度岭无他事,只是西风吹白须。}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作客云间还几日:在云间作客已经过了几天。这里的“云间”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或是一个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土的状态。 2. 偏于节物感踟蹰
金陵道中寒食雨(注释:在金陵道中,寒食节的雨水) 吴山越树雨凄凄,寒食新诗马上题。 蹴鞠客闲芳草地,秋千人睡海棠西。(注释:蹴鞠的人在草地上休息,秋天有成千上万的人睡觉在海棠树下。) 白杨古墓无三月,绿酒渔家有两堤。(注释:白色的杨柳树已经死了三个月,绿色的酒在河里酿酒,有两个堤坝。) 松柏青青陵寝上,只今唯听鹧鸪啼。(注释:松柏在墓地上依然茂盛,如今只有鹧鸪在叫。) 赏析
越鸟偏从越客栖,哑哑飞过秣陵西。 梦归杨柳多生水,心想芙蓉尽种堤。 江色草侵吴地阔,月明帆隔楚天低。 相招直向渔人问,棹入沧浪何处溪。 诗句翻译与注释: - 越鸟偏从越客栖:这一句通过越鸟选择栖息于越客之地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故乡的依恋和不舍,以及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 哑哑飞过秣陵西:描绘了越鸟飞过秣陵(今南京)西边的情景,秣陵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附近
【注释】 伏波津:即今广西贵县北之象州,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在此驻军。 紫薇垣:指皇宫的宫门。 秋色、月明:都是写秋天景色。瘴边:边远之地。花共对:花开花落,彼此相对,这里借以比喻人世的兴衰更替。枕相亲:枕头靠在一起,亲如兄弟。垂老方知:年纪大了才懂得珍惜。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诗。首联写诗人与故人之别;颔联写故人在边地的艰苦生活和处境;颈联写故人与世无争,与天地为伴,自己则深感珍惜
【注释】 萧萧:形容风声。烟树:指草木丛生,迷蒙不清的树林。六陵:泛指长安附近的六个皇陵。东:方位词。燕子双双飞故宫:燕子在皇宫附近筑巢。宫:代指皇宫或皇帝。 秋草:指秋天的草。马嘶:马的嘶鸣声。行客:行走在旅途中的旅人。岸边:指水边。夕阳楼卷聚鸦风:夕阳西下的时候,乌鸦成群结队地飞翔。卷:聚集。 不复:不再。属镐丰、建康:都是地名,这里借指京城洛阳和首都南京。镐:指镐京,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读懂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联“五月炎蒸起百忧,旅怀相对似穷秋。”“五月”指农历五月初,是夏至之后,天气渐热的时候;“炎蒸”即炎热,“起”是产生的意思。这句说,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让人感到忧愁,旅居他乡,心情孤寂,仿佛秋天一般。颔联“花枝有火烧红眼,镜底无天雪白头。”写榴花盛开,色彩鲜艳夺目
梦 风静灯寒酒力微,旅人醉梦尚依稀。 将惊病客今朝愧,数问贫妻昨夜归。 注释: 风静,风很安静,没有吹动的迹象。灯寒,灯光昏暗,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酒力微,酒精的作用不强。旅人,指作者自己或他人在旅途中的人。醉梦,在睡眠中做梦。尚依稀,仍然有些模糊不清的样子。将惊,将要惊动。病客,生病的人。今朝,今天。愧,感到惭愧。数问,不断地询问。贫妻,贫穷的妻子。昨夜,昨天晚上。 赏析:
溪头,即山脚下的小溪旁边。 此心曾与白云期,卧对溪头野鹤时。 我曾有过和白云一起飞的愿望,躺在溪边看着悠闲的野鹤。 一水芰荷秋有叶,半山松柏老无枝。 一条小溪里荷花秋天长满了叶子,山坡上那几棵松树柏树已经老了没有枝条。 牛羊远出惟寻径,鸟雀高飞亦认篱。 牛羊远离村庄去寻找食物,鸟儿高飞也能找到路并认出篱笆。 昨日纱巾伴瓢笠,同僧乞食每归迟。 昨天我戴着用纱制成的头巾和竹制斗笠
解析 诗句注释: 1. 南陌花开已怆神 - 描述在南边的小路旁,看到花开时感到哀伤。 2. 烟波况是倦风尘 - 形容江上烟雾迷蒙,加上舟行疲惫的尘土,更添惆怅。 3. 天晴霄汉斜通海 - 天气晴朗时,天空与海洋之间仿佛有桥梁相连。 4. 春水凫鹥浴向人 - 春天的水面像鸭子和鹅在水中沐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5. 江上浮云吾独见 - 我独自看到江上的浮云。 6. 镜中垂柳自相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