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虎丘山寺

老去别山如别世,三观四看未能忘。
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
他朝若忆此山寺,一百八声钟最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虎丘山寺》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七言律诗,它不仅描绘了诗人对虎丘山寺的深厚怀念,也体现了作者老去后的心境变迁。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和作者信息
  • 诗歌创作时间:据记载,王禹偁生活在北宋时期,具体年代未明确指出。
  • 诗歌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地(此处指虎丘)的深情缅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诗歌内容概述
  • 开篇意境:诗句“老去别山如别世”,用“老去”点明诗人已年高,表达了诗人对山的不舍和怀念之情,仿佛与另一个世界告别。
  • 景色描写:“鹿行僧径眉毛净,虎印经台爪掌香。” 描述了寺庙中的宁静与庄严,以及自然景观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虎丘山寺的深刻印象。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对虎丘山寺的描述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语言风格: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如“疏纸不堪书越绝,斋灯岂为荐吴亡”等句子,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1. 虎丘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 历史沿革:从东晋时期的佛教文化发展到现在,虎丘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历史上多次重修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宏伟建筑和丰富文化。
  • 文化贡献:虎丘山寺在历史上曾出现许多高僧大德,他们的讲学和传播佛教文化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1. 诗歌的现实意义
  • 怀旧与现代感:虽然时代变迁,但虎丘山寺依然保留着古典的美和宁静,这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被后世传颂不衰,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艺术,更在于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别虎丘山寺》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乡和过去时光怀念的诗歌,更是一座历史名胜的无声见证,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精神家园的追寻。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学习,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山水情怀的重视以及对历史遗迹的珍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