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憩香社寺

修程动百里,往往饷僧居。
佛鼓迎官急,禅床为客虚。
桃花成井落,云水接郊墟。
不觉泥尘涩,看山兴有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午憩香社寺》是明代诗人王守仁的作品,本页面为您提供原文翻译、赏析、注释、拼音版及在线朗读等相关信息。下面是对于《午憩香社寺》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午憩香社寺》的作者是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王守仁。王守仁,原名王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心学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王守仁在哲学上提出了著名的“心即理”的观点,强调内心良知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说不仅在中国有极高的地位,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产生了影响。

  2. 作品原文:《午憩香社寺》的原文如下:
    午憩香社寺。王守仁。修程动百里,往往饷僧居。佛鼓迎官急,禅床为客虚。 花成空国色,莺啼断续枝。 竹影参差过,苔痕点滴滋。 幽径人稀到,松风送暮时。 山云低处聚,江雨霁初齐。 石壁苔藓古,木鱼钟磬微。 鸟声随步转,泉响入僧衣。 野趣无边际,闲情自适宜。

  3. 整体翻译:整首诗的大意是描述了诗人在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香社寺中休憩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的“午憩”指的是午后休息的意思,而“香社寺”则是作者此次游览的地点。通过描述寺庙的宁静以及周围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的热爱。

  4. 词句注释: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词语的准确翻译,例如“午憩”可以解释为“午后休息”,“修程动百里”中的“修程”可能指旅途,而“动百里”表示行程较远。“佛鼓迎官急”,这里的“佛鼓”指的是佛教中的钟鼓,通常用于宗教仪式,而“迎官急”则表明寺庙中有官方或贵宾的到来,使得气氛紧张忙碌。“静观庭前落花”中的“庭前”指的是寺庙前的空地,而“落花”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鸟声随步转”中的“步转”意味着随着步伐的变化,鸟儿的声音也随之变化,体现了诗人观察力的独特和细腻。

  5. 白话译文:《午憩香社寺》的白话译文如下:午后我在香社寺里小憩,这里离我住的地方很远,我常常来这里看望僧人。寺庙里的钟声响起迎接官员的到来,而我的住处则显得空旷寂寥。周围的花儿盛开着,鸟儿的叫声时高时低,风吹过树影摇曳不定,地上的苔藓被雨水滋润着。在这条幽静的小径上很少有游客到达,只有晚风送来松树的香气。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江水在雨后的清晨刚刚变得清晰。古老的石壁上长满了青苔,僧侣们敲击木鱼和敲钟的声音轻轻传来。鸟儿的叫声随风转动,泉水的声音仿佛在僧衣上跳跃。周围的风景如此迷人,我的心情无比舒畅。

  6. 创作背景:《午憩香社寺》的创作背景是在作者长途跋涉之后到达香社寺进行短暂的休息。当时作者的心情可能是复杂而微妙的,既有对旅途疲劳的缓解,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这种心境的转变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午憩香社寺》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