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得其胜喜而作歌

昔年十日九华住,云雾终旬竟不开。
有如昏夜入宝藏,两目无睹成空回。
每逢好事谈奇胜,即思策蹇还一来。
频年驱逐事兵革,出入贼垒冲风埃。
恐恐昼夜不遑息,岂复山水能徘徊?
鄱湖一战偶天幸,远随归凯停江隈。
是时军务颇多暇,况复我马方虺隤。
旧游诸生亦群集,遂将童冠登崔嵬。
先晨霏霭尚暝晦,却疑山意犹嫌猜。
肩舆一入青阳境,忽然白日开西岭。
长风拥慧扫浮阴,九十九峰如梦醒。
群峦踊跃争献奇,儿孙俯伏摩具顶。
今来始识九华面,恨无诗笔为传影。
层楼叠阁写未工,千朵芙蓉抽玉井。
怪哉造化亦安排,天下奇山此兼并。
揽衣登高望八荒,双阙下见日月光。
长江如带绕山麓,五湖七泽皆陂塘。
蓬瀛海上浮拳石,举足可到虹可梁。
仙人为我启阊阖,鸾辍鹤驾纷翱翔。
从兹脱屣谢尘世,飘然拂袖凌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我知道。

《弘治壬戌尝游九华值时阴雾竟无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复往游之风日清朗尽得其胜喜而作歌》是一首描绘游览九华山的诗,作者通过两次游览的经历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首作品反映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歌内容概要:

  • 第一次游历:在弘治壬戌年的九华山,由于阴雾天气未能欣赏到美景。
  • 第二次游历:到了正德庚辰年间(1508年),诗人再次前往游览时,风和日丽的晴朗天候下,他得以尽享九华山胜景之乐,并且因喜而作歌。

诗歌情感:

这首诗通过两次不同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