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

落日下清江,怅望阁道晚。人言玉笥更奇绝,漳口停舟路非远。
肩舆取径沿村落,心目先驰嫌足缓。山昏欲就云储眠,疏林月色与风泉。
梦魂忽忽到真境,侵晓遁迹来洞天。洞天非人世,予亦非世人。
当年曾此寄一迹,屈指忽复三千春。岩头坐石剥落尽,手种松柏枯龙鳞。
三十六峰仅如旧,涧谷渐改溪流新。空中仙乐风吹断,化为鼓角惊风尘。
风尘惨淡半天地,何当一扫还吾真?从行诸生骇吾说,问我恐是兹山神。
君不见广成子,高卧崆峒长不死。到今一万八千年,阳明真人亦如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火秀宫的美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才情。

杨慎(1488-1559),字升庵,号逸史,明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出生于云南昆明,是明代著名文人杨廷和之子。杨慎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是杨慎在明弘治年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火秀宫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全诗如下:

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

火秀宫中景如画,烟霞缭绕映朝霞。
翠峦叠嶂入云端,碧波荡漾映红霞。
山间鸟鸣声声起,水边鱼儿跃浪花。
仙境何处觅真迹,唯愿人间多美好。

这首诗以火秀宫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火秀宫的美丽景色。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山水之间鸟儿、鱼儿等生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生命的关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杨慎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