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清江,怅望阁道晚。人言玉笥更奇绝,漳口停舟路非远。
肩舆取径沿村落,心目先驰嫌足缓。山昏欲就云储眠,疏林月色与风泉。
梦魂忽忽到真境,侵晓遁迹来洞天。洞天非人世,予亦非世人。
当年曾此寄一迹,屈指忽复三千春。岩头坐石剥落尽,手种松柏枯龙鳞。
三十六峰仅如旧,涧谷渐改溪流新。空中仙乐风吹断,化为鼓角惊风尘。
风尘惨淡半天地,何当一扫还吾真?从行诸生骇吾说,问我恐是兹山神。
君不见广成子,高卧崆峒长不死。到今一万八千年,阳明真人亦如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火秀宫次一峰韵三首其三》。全诗如下:
落日下清江,怅望阁道晚。人言玉笥更奇绝,漳口停舟路非远。
肩舆取径沿村落,心目先驰嫌足缓。山昏欲就云储眠,疏林月色与风泉。
梦魂忽忽到真境,侵晓遁迹来洞天。洞天非人世,予亦非世人。
当年曾此寄一迹,屈指忽复三千春。岩头坐石剥落尽,手种松柏枯龙鳞。
三十六峰仅如旧,涧谷渐改溪流新。空中仙乐风吹断,化为鼓角惊风尘。
风尘惨淡半天地,何当一扫还吾真?从行诸生骇吾说,问我恐是兹山神。
君不见广成子,高卧崆峒长不死。到今一万八千年,阳明真人亦如此。
译文:
夕阳斜照在清澈的江水之上,我不禁怅然若失。人们都说玉笥山更加奇特壮丽,漳口的舟船停泊并不遥远。
肩舆沿着小径穿村过寨,我的心中早已飞向那遥远的真境。山色昏暗似乎要入云沉睡,稀疏的树林中只有月光和泉水相映。
忽然梦见自己到了真的境地,清晨便逃遁进入幽深的洞天。洞中的天地并非尘世间的景象,我也并非尘世中的凡人。
当年我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时间已过了三千多年。岩石上已经没有了坐石的痕迹,只有手植的松树柏树依旧苍翠、枯萎如龙鳞一般。
三十六座山峰仍旧如旧,山谷中的溪流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空中仿佛传来了仙乐,却被风吹断了,化作了战场上的战鼓和号角声。
风尘弥漫笼罩着整个天地,何时才能一扫而空恢复我的本真?同行的学生们对我的言论感到震惊,他们担心我是这座山的神灵。
广成子就是这样,他长期高卧在崆峒山之中,永远也不会死去。到现在已有一万八千年了,阳明真人也是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