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半井梧稀。
碎杵零砧趱客衣。
一榻流黄,眠不稳花迷。
梦到红桥月正低。
酒薄被愁欺。
许大心儿万感齐。
滴尽铜莲,天未晓墙西。
多谢花冠尽力啼。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湘江:指湖南一带的江流。

秋半:秋季已过半,指初秋。

井梧稀:井旁梧桐稀少。

碎杵零砧:捣衣声碎而断续。趱客衣:催促客人的衣服。

一榻(zhuā):一张床。

流黄:流光溢彩,指月亮。

花迷:花影迷乱。

红桥:即“虹桥”,在长沙城东湘江西岸。

酒薄被愁欺:酒喝得少,被褥却感到寒冷。被,通“披”。

许大心儿万感齐:心中有许多感触,像天一样广大。

滴尽铜莲:指泪滴湿透铜镜。

天未晓墙西:天色未明,就在西边的墙角下哭泣。

多谢花冠尽力啼:感谢花儿为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拼命啼叫。

【赏析】

《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诗人李之仪于公元1932年创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写词人与友人分别后思念对方的相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的深情厚意。这首《南乡子》也是李之仪的作品,是一首别致新颖、情深婉转的小令。

上片起首四句写景,渲染了秋天湘江的景色。开头三句,点明季节,并交代了时间,使读者能从时令、时节中体会到词人的心境。“秋半”句是说秋季已过半,指初秋。“碎杵零砧”两句写捣衣的声音,催促着客人赶快缝制衣服。“一榻流黄”一句写月夜,月光如水,洒满了房间。“眠不稳”三句,写自己辗转难眠,是因为被花影所迷。“梦到红桥”,化用杜牧的诗句:“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横玉笛,留得月光斜。”意思是说:我梦里来到红桥边,那月光正好照在我的身上。“铜莲”句,写自己思念友人,连铜镜都流泪了。“谢花冠”三句,写花也知人之苦,竭力啼叫。“花冠”即花冠头,即花朵。这三句是说:谢谢花儿,它们为我尽情地啼叫着。这几句写的是词人与友人分别以后,思念友人的心情,以及词人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下片开始两句,承前启后,由景入情。“秋半”一句,承上启下,写词人此时正在怀念友人;“一榻流黄,睡不稳”二句,又进一步写词人此时因怀念友人而失眠。最后两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友人,并祝愿他不要忧愁。“谢花”句承上启下,写词人为友人担忧,担心花儿也会为他担忧,所以竭尽全力啼哭。“滴尽铜莲”三句,写词人希望友人不要太悲伤,因为词人虽然只有一颗心,但是感情却像天地一样广阔无边,足以容纳一切。

全词语言清新淡雅,意境幽美动人,结构缜密精巧,章法自然流畅。特别是结尾处,词人以花拟友,借花传情,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