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欧阳公宣之辽东

客中送客恨无涯,强展花笺赋别诗。
辽海岁寒应历涉,巴山春暖少驱驰。
仲升投笔心先壮,仁贵荣归会有期。
后夜相思何处是,柳营风细月明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友欧阳公宣之辽东》是一首由明代诗人王知谦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深情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友人欧阳公宣在辽东之行的关切和祝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知谦,又名晓,字鲁夫,号菊堂,明初东莞(今属广东)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为东莞鳌台王氏七世祖,其事迹见《鳌台王氏族谱》。
  1. 诗歌原文
    客中送客恨无涯,强展花笺赋别诗。
    辽海岁寒应历涉,巴山春暖少驱驰。
    仲升投笔心先壮,仁贵荣归会有期。
    后夜相思何处是,柳营风细月明时。

  2. 诗意解析

  • 客中送客:描述了诗人在送别友人欧阳公宣时的复杂心情,既感到遗憾又不得不强颜欢笑。
  • 花笺赋别诗:用精美的纸笺书写离别的诗句,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 辽海岁寒:辽海,指辽河一带,岁寒则暗示着艰苦的旅途或环境。
  • 巴山春暖:巴山,指大巴山脉地区,春天温暖而宜人的气候。
  • 仲升投笔:仲升,可能是指欧阳公宣的朋友或同事,投笔意味着放弃仕途,选择从军或出征。
  • 仁贵荣归:仁贵,指历史上的名将李靖(唐太宗时期的名将),荣归则暗示着荣耀归来或取得胜利。
  • 后夜相思:表达了对未来相见时刻的期待和思念。
  • 柳营风细月明时:描绘了柳营营地夜晚的宁静美景,月光明亮,风轻柔,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
  1. 主题探讨
  • 此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通过对友人欧阳公宣在辽东之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
  1. 文化价值
  • 作为明初的文学作品,《送友欧阳公宣之辽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文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情趣。
  •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此诗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之一。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辽海岁寒”、“巴山春暖”等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句式工整,充分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 象征意义:诗中的“仲升投笔”和“仁贵荣归”等典故,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当时社会的观察。

《送友欧阳公宣之辽东》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