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亭忆别

望湖亭上访坡仙,倚遍危栏思渺然。
彭蠡波涛翻白雪,匡庐林壑拥晴烟。
客舟来往西风里,僧刹高低夕照边。
遥忆故交分袂处,大姑山下水连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湖亭忆别》是一首明代诗人王知谦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望湖亭忆别》的创作背景颇具诗意,作者王知谦在一次登望湖亭时,拜访了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坡仙),并在亭上倚栏远眺,思绪万千。此诗反映了王知谦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故友分别时的感慨与怀念。
  2. 作品原文:《望湖亭忆别》的全文如下: 望湖亭上访坡仙,倚遍危栏思渺然。 彭蠡波涛翻白雪,匡庐林壑拥晴烟。 客舟来往西风里,僧刹高低夕照边。 遥忆故交分袂处,大姑山下水连天。
  3. 艺术特色:《望湖亭忆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彭蠡波涛翻白雪”和“匡庐林壑拥晴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望湖亭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其次,该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颔联、颈联依次展开,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使得整首诗歌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情感深度。最后,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4. 文化意义:《望湖亭忆别》不仅是王知谦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友情的崇尚与追求,展示了古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文化特质。《望湖亭忆别》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卓越,而且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望湖亭忆别》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古代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王知谦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深沉的友情和离别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和学习《望湖亭忆别》,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情感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