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山下草青青,春半南湖水未平。
几点征帆来日下,数声渔笛起云层。
鸥波浩荡兼天碧,蜃气氛氲带雾腥。
倚遍栏杆倍惆怅,思亲何日复羊城。
登望湖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望湖亭》是一首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翰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王翰,字时举,号中条山人,生于元末明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诗歌原文:
- 迁客登临暂舣船,
- 吴山绝顶出风烟。
- 豫章南去帆冲雨,
- 彭蠡西来浪接天。
- 高士置刍思孺子,
- 华亭留句忆坡仙。
- 当时石砮今何在,
- 空向神祠一惘然。
- 诗歌赏析:
- 《登望湖亭》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望湖亭周围的壮丽景色。首联“迁客登临暂舣船”表达了诗人暂时停泊船只,登高望远的情景。颔联“吴山绝顶出风烟”则描绘了吴山之巅云雾缭绕的美丽画面。颈联“豫章南去帆冲雨”与“彭蠡西来浪接天”进一步展现了长江水势浩渺、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尾联“高士置刍思孺子”,“华亭留句忆坡仙”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翰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体验。通过对望湖亭周围环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王翰的《登望湖亭》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于喜欢古典文化和诗歌的朋友们来说,这首诗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