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山下草青青,春半南湖水未平。
几点征帆来日下,数声渔笛起云层。
鸥波浩荡兼天碧,蜃气氛氲带雾腥。
倚遍栏杆倍惆怅,思亲何日复羊城。

【注释】

  1. 吴城山下草青青:在吴城山脚下。
  2. 春半:春天过了一半,指暮春时节。
  3. 南湖: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的南部。
  4. 征帆:指远行的人乘坐的船。
  5. 渔笛:渔人在船上吹奏的笛子声。
  6. 蜃气:即海市蜃楼,一种自然现象。气氲带雾腥:指海气蒸腾,带着腥味。
  7. 倚遍栏杆倍惆怅:倚遍了栏杆,更加感到惆怅。
  8. 羊城:广州别称,古代南方多有以地名命名的城池,这里特指南方的广州。
    【赏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登望湖亭时,面对眼前一片碧绿的草地、浩渺的南湖水面以及飘荡在空中的海气和渔船上的渔民,触景生情,思绪万端。
    首句“吴城山下草青青”,点明望湖亭所在的吴城山。吴城山为广州市北面的名山之一,故址在今广东广州市北郊。山上林木繁茂,四季常青。“青青”二字,写出了草木苍翠、郁郁葱葱的景色。“草青青”与下一句“未平”相照应,说明春意盎然而湖水尚未完全平静,这是对下文景物的铺垫。这两句是写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色。
    颔联“几点征帆来日下”,描绘海上船只的行踪。“征帆”是指远航的帆船,“来日下”则表明船只已经接近岸边。“数声渔笛起云层”,描写的是渔民的生活场景。“渔笛”指的是渔民吹奏的笛曲之声,“云层”则是天空中漂浮的白云,二者相映成趣,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海上船只和渔民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鸥波浩荡兼天碧,蜃气氛氲带雾腥”,进一步描绘了望湖亭周围的风景。“鸥波”是指海面上飞翔的大鸟,“浩荡”形容其气势宏大;“兼天碧”则形容天空湛蓝,如同大海一般广阔无垠。“蜃气”指的是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常常在海上出现;“氛氲”则形容它弥漫着的气息,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海面上的景象和海气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尾联“倚遍栏杆倍惆怅,思亲何日复羊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倚遍栏杆”意味着诗人已经登上了望湖亭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湖泊。“倍惆怅”则表明诗人内心充满了忧愁和思念之情。“思亲何日复羊城”则是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广州,与亲人团聚。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和渔民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