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同舍余彦行乡友

髫年交谊在乡闾,老大京华共客居。
分手又经千里远,对床空忆两年馀。
春风禁苑莺声早,暮雨关河雁影疏。
聚散人生那可料,平安须用托缄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同舍余彦行乡友》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明代诗人王绂创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信息
  •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明常州府无锡人。他以隐居九龙山而闻名,自号九龙山人。他的生活经历包括北游逾雁门,永乐中被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
  1. 诗歌原文
  • “髫年交谊在乡闾,老大京华共客居。分手又经千里远,对床空忆两年馀。”这是整首诗的开头两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1. 诗歌鉴赏
  •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共同的生活经历。诗中的“春风禁苑莺声早,暮雨关河雁影疏”等句子,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 结尾的“聚散人生那可料,平安须用托缄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平安的祝愿,寄托了深深的情感。
  1. 诗歌意义
  • 《寄同舍余彦行乡友》不仅是一首描写友情的诗歌,更通过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王绂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那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对文人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1. 艺术特色
  • 王绂在这首诗中的艺术表现力非常强,他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意。他的书法和绘画技艺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艺术魅力。
  1. 文化影响
  • 王绂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友情、家国情怀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1. 现代价值
  •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王绂的《寄同舍余彦行乡友》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依然能触动现代人的心弦,它提醒人们要珍视身边的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王绂的《寄同舍余彦行乡友》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连接着古今中外的人们,让人们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人生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