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阙逼虚清,千山雪献晴。
徂徕如拜頫,汶泗故回萦。
五夜金波㴸,三秋海日生。
晏温秦观晓,独对紫霞明。
登岱岳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登岱岳二首》是明朝王世贞的作品。
王世贞在《登岱岳二首》中描绘了登临泰山的景象,通过其文字可以感受到泰山巍峨壮观的气势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这两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人生哲理。
从文学价值来看,《登岱岳二首》作为明代的一首重要作品,其艺术成就值得深入探讨。第一首中的“孤筇信汝踏芙蓉”和“岩腰半捲垂虹带,涧底俄悬落日春”,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展现了泰山的雄奇与秀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壮丽的山水之间。第二首的“岂是无心闲出岫,应知有意欲从龙。迢迢游宦思亲者”,则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中孤独与归依的思考。
从哲学意义来看,《登岱岳二首》中所体现的思想也颇为独特。王世贞通过描写泰山的自然景观,反映出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在诗中,“我行似黄鹄,一举见员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成功的追求。而“拱挹惟嵩华,朝宗有太行”,则是对泰山作为中国文化象征的一种颂扬,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人和的哲学追求。
从艺术手法上来说,《登岱岳二首》采用了典型的古风诗词形式,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王世贞的这两首诗成为明代文人诗作中的瑰宝。
《登岱岳二首》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泰山风光的文学作品,更是王世贞个人情感、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追求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魅力及其在当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