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生天地,终年只蔀藏。
我行似黄鹄,一举见员方。
拱挹惟嵩华,朝宗有太行。
身疑凌倒景,视下亦苍苍。
【注释】
- 何事生天地:为什么天地间会有万物产生?
- 终年只蔀(bù)藏:终年只是隐藏。
- 我行似黄鹄:我行走如同黄鹄一样,意指高远。
- 员方:圆形物体,这里指太阳。
- 拱挹(niè)惟嵩华:拱挹,拱手致敬,引申为尊敬、仰慕;嵩华:嵩山和华山。
- 朝宗有太行:朝宗,向中心聚拢,这里指朝拜五岳之首的泰山;太行:太行山,即恒山,在今河北西部。
- 身疑凌倒影:身好像被倒影所映照。
- 视下亦苍苍:向下看,也是苍翠的颜色。
【赏析】
《登岱岳二首》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登上泰山时写的两首诗。这两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登岱岳二首》的第二首写于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期间,表现了诗人晚年漂泊生涯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国运民生的担忧,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第一首以议论入诗,开篇直发“宇宙间为什么会出现万物?”这个千古难题,并指出:“万物皆由天地造化而成,终年只隐藏而不外露。”然后诗人用一个比喻:“我行走如同黄鹄一样,一飞冲天,一下子便见到圆而大的物体。”接着诗人又发出感慨:“像我们这样的大丈夫应该像黄鹄那样展翅高飞,一举就见到那圆圆的大东西——日。”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表明诗人要像黄鹄一样展翅高飞,一飞冲天。最后诗人以“俯仰之间见苍茫”收尾,表达了自己的胸怀。
第二首则直接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壮丽,并以“拱揖”来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诗人站在泰山之巅,环顾四周,只见群山环绕着巍峨的泰山。诗人感叹道:“身好像被那倒影映照着。”诗人的目光从高处向下望去,只见下面一片苍翠之色。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登临泰山时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以及由此而生的愉悦和自豪之情。
这两首诗都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时的情感波动和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