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卢雁林过宿马山寺有怀云庵上人

偶寻荒寺拥孤衾,难得良朋话夜深。
凿牖引山归冷榻,开帘延月出疏林。
寒花渐改高秋色,流水长怀太古音。
惆怅旧游成寂寞,影堂空挂薜萝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冬卢雁林过宿马山寺有怀云庵上人》是明末诗人成鹫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作者信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 作品原文
    偶寻荒寺拥孤衾,难得良朋话夜深。凿牖引山归冷榻,开帘延月出疏林。寒花渐改高秋色,流水长怀太古音。惆怅旧游成寂寞,影堂空挂薜萝阴。

  2. 作者简介

  • 成鹫(1637-1722),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广东番禺人,明朝隆武时期的诸生,后出家成为僧人,法号光鹫,又更名为成鹫,号东樵山人。他著有《咸陟堂文集》、《诗集》等作品传世。
  1. 文学特色和主题
  • 意境深远:诗中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寺庙图景,通过“凿牖引山”、“开帘延月”等细节,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 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诗中的自然景色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成鹫是岭南诗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岭南诗派的特点,即以清新脱俗、简洁明快的风格见长。
  • 传承与影响:尽管成鹫已经逝世多年,但他的作品仍然被后人传颂,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进一步挖掘其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1. 文学鉴赏
  • 语言运用:成鹫在诗中巧妙地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对比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能触动读者的情感。此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受,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诗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对比高秋的寒花和流水的悠长,诗人抒发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叹。

《初冬卢雁林过宿马山寺有怀云庵上人》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明末岭南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丰富内涵以及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