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读书至原道,眼中有儒无佛老。孔门儿孙争吐气,烈日当空长杲杲。
后来更读潮州韩庙碑,始知眉山老子不吾欺。道济溺,文起衰,古人可作非公谁。
当年天子崇佛氏,骑马鸡栖上封事。批龙鳞,履虎尾,等荣辱,齐生死。
自断投荒不复还,一路行吟八千里。至人履险如履夷,眼前直道平如砥。
何有于,秦岭云,蓝关云,凄凉独洒穷途泪。呜呼噫唏,我知之矣。
孤臣去国兮誓忘家,天路险难兮不可至。望帝乡兮云中,范驰驱兮荒裔。
灵均九辨有同情,平子四愁应不二。今来古庙枕寒崖,松树森阴不知岁。
秋风入松作山雨,前路行人去如水。我问行路人,谁是公知己。
当年只有鳄潭鱼,不畏天王畏刺史。路人问我谁,旧是尼山门弟子。
方袍高笠胡来哉,稽颡再拜汗先泚。我公聪明见肝胆,天人默默应相契。
过门正好留衣别,登堂不用作胡礼。
过蓝关谒韩文公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蓝关谒韩文公庙》是明代诗人成鹫的作品。成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精神的深深敬仰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对佛家思想的排斥。
诗中开头“我昔读书至原道”,成鹫回忆起自己过去学习儒家经典时,眼中只有儒家思想,没有其他宗教或学派的影响。这反映了他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尊重。随后,成鹫提到“眼中有儒无佛老”,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儒家文化的坚定信仰。这种对儒家文化的坚持和尊崇,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诗的后半部分,成鹫提到了后来读到了潮州韩庙碑,才知道原来孔子的弟子韩愈(即韩文公)是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这使他对韩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尊敬。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成鹫通过这段回忆,表达了对韩愈及其作品的敬仰。
诗中的“当年天子崇佛氏,骑马鸡栖上封事”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排斥态度。成鹫在这里指出,当时的皇帝也崇尚佛法,甚至不惜骑马、鸡栖来上奏疏反对佛教。这与他之前的儒家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蓝关谒韩文公庙》不仅是一首赞美古代圣贤的诗歌,更是对儒家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致敬。成鹫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深刻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