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贤相夸姚宋,蹇谔输公第一流。
抗疏不容牛氏相,覆师先识羯奴谋。
曲江祠古千年祀,揠月堂空一土丘。
再拜遗容出门去,萧萧林木不胜秋。
谒张文献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张文献公祠》是明代诗人梁以壮的作品,描绘了人们前往祭拜宰相祠堂的场景。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分析:
- 作者介绍:
- 梁以壮是明代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 诗歌原文:
- 事在开元恨岂穷,白鹇飞入乱皇宫。
- 批鳞苦口难为哲,救火焦头乃见忠。
- 枣棘独能修险隘,珊瑚人易出鸿濛。
- 诗句解析:
- 事在开元恨岂穷: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往事的无尽追忆。
- 白鹇飞入乱皇宫:描述了一幅混乱不堪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 批鳞苦口难为哲:通过“批鳞”和“苦口”两个动作,展现了宰相的直言不讳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 救火焦头乃见忠:用救火比喻救民于水火之中,展示了宰相的忠诚和勇敢。
- 枣棘独能修险隘:枣树和荆棘能够独自抵御险境,暗喻宰相的坚韧和毅力。
- 珊瑚人易出鸿濛:比喻宰相的人格如同美丽的珊瑚,虽然历经磨难却依然光彩照人。
- 历史背景:
- 《谒张文献公祠》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文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
《谒张文献公祠》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也是明代文人对于历史、政治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