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天风海月楼

水竹西林台殿隈,平地涌出高崔嵬。
南山苍翠可揽结,下方城郭相萦回。
天风垂帘白云散,海月到枕寒潮来。
倚阑中夜发清啸,声入乱峰嵓谷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宁寺天风海月楼》是明代诗人朱朴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朱朴,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朱朴的生活经历丰富,他曾在官场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这些经历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
  2. 作品原文:《天宁寺天风海月楼》的原文如下:水竹西林台殿隈,平地涌出高崔嵬。南山苍翠可揽结,下方城郭相萦回。天风垂帘白云散,海月到枕寒潮来。倚阑中夜发清啸,声入乱峰嵓谷摧。
  3. 赏析与评析:朱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的“水竹西林台殿隈”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环境,而“平地涌出高崔嵬”则形容这座楼的高耸入云,显得非常壮观。此外,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如“天风垂帘白云散”,“海月到枕寒潮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的自然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4. 写作背景:朱朴创作这首诗时的背景是他担任官职期间的一次旅行经历。他在游览天宁寺并观赏其周围的自然风光后,深受启发,遂将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天宁寺天风海月楼》。

《天宁寺天风海月楼》不仅是朱朴诗歌创作的杰作,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