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居图画里,江山镇绕帝王宫。
秦人漫自夸韦曲,越客何须说剡中。
白下春游曲七首
介绍
。
《白下春游曲七首》是明代诗人陈献章创作的一组诗,共七首。
作者简介
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鼓。四川夔州人。明初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尚书等职。著有《白鹿岩集》。
作品原文
第一首
春游何处好?花下是人家。
独步寻芳去,轻衫薄汗斜。
晚晴红日里,微雨落花前。
欲问谁家酒,船头月正圆。
第二首
白鸟忽惊飞,青苔生古壁。
野烟迷远树,春水满平堤。
柳色新梳洗,桃花半醉归。
莫教愁上鬓,年少不须悲
相关推荐
诗句:城市总居图画里,江山镇绕帝王宫。 译文:城市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卷,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皇宫。 注释:本句中的“图画里”比喻城市的美丽和宁静。“江山镇绕”指的是城市的四周被山脉环绕,景色宜人。“帝王宫”则是指城市中的宫殿建筑,显示出城市的繁华和尊贵。整句诗描绘了城市的美丽景观和历史底蕴。 赏析: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句:即遣娇歌和野禽,更教红袖拂青林。 1. 注释详解: - 即遣娇歌和野禽:指派美丽的歌声与周围的鸟儿共鸣,表达一种和谐的美感。 - 更教红袖拂青林:让穿着红色衣服的舞者轻轻触碰着绿色的树木。 - 谢傅东山后:引用东晋时代谢安退隐于东山的故事,暗示诗人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 传得风流直至今:这种优雅的生活态度和风度一直流传到今。 2. 译文: - 派出娇美的歌声与周围的鸟鸣相和; -
诗句原文: 融融暖日正曛人,澹澹和风不动尘。 况是城南家又近,争教若个不寻春。 注释解释: - 融融:温暖而明亮的样子。曛人:使人感到温暖。 - 澹澹:形容轻淡,没有波澜。和风:温暖的春风。不动尘:不起尘埃。 - 况:何况之意。城南:这里指靠近城南的地方。家又近:自己家中也靠近。争教:怎能够说。若个:如何。 赏析: 《白下春游曲七首》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白下春游曲七首 扑翠蛾儿称意匀,杏红衫子逐时新。 装梳莫讶朝来别,无奈桃花解妒人。 注释: 扑着翠色的蛾眉,妆饰得恰到好处,显得匀称美丽;穿着杏红色的衫子,紧跟时尚的步伐,时刻都保持着新鲜感。早上起来梳妆打扮,不要惊讶于朝霞中的离别,因为只有桃花才能懂得妒忌人的美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诗中“扑翠蛾儿”和“装梳”等词
春色满江南,桃柳笑春风 万片夭桃迎笑靥,千条弱柳斗纤腰。潘妃死后芳魂在,散作城南一段娇。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江南景色,生机盎然。首句“白下春游曲七首”点明主题,接着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柳树等自然景观,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生动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江南春景。 诗句中,“万片夭桃迎笑靥,千条弱柳斗纤腰”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桃花比作笑脸,柳枝比喻为纤细的腰身,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白下春游曲七首 双眉如黛发如云,背立踟蹰避使君。 忽觉香风来陌上,回身微动石榴裙。 注释: - 双眉如黛发如云:形容女子的眉毛细长如画,头发黑亮如云。 - 背立踟蹰:意思是说女子背对着主人站着犹豫不决。 - 忽觉香风来陌上:意思是说突然闻到了一股香气。 - 回身微动石榴裙:意思是说她转过身,轻轻摆动着裙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春日里与使君共赏美景的情景
结子成阴积渐多,春光一去再来无。 明朝更欲城南去,自掣金钗付酒胡。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结子成阴积渐多”:描述了树木结出的果实逐渐增多,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树荫,意味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正在逐渐积累。 2. “春光一去再来无”: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虽然短暂且不可复制,但无法再次拥有。 3. “明朝更欲城南去”:表达了作者打算在明天早上去城南的意愿。 4. “自掣金钗付酒胡”
这首诗是李白《白下春游曲》中的一首。 江南春暖杏花多,满地绿阴铺径转。 注释:春暖花开的江南,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满地的绿色植被覆盖着小径,让人感觉像是在绿色的隧道中行走。 拾翠寻芳逐队过。 注释:人们争相追逐春天的美丽,像一群小鸟一样快乐地走过。 满地绿阴铺径转,隔枝黄鸟近人歌。 注释:满地的绿叶如同地毯一样铺满了小径,让人忍不住想要停下来细细欣赏。而那些在树枝上唱歌的黄莺
【注释】 凤凰台:相传为项羽自刎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草如烟:指草木繁茂,绿意盎然。 红妆:古代妇女的化妆方法之一,用胭脂等涂在脸上和眉毛上,使其显得红润娇艳。娇可怜:形容女子美丽可爱。 彩袖:彩色丝织的衣袖。 金钿:镶嵌有金属或珍珠的发饰。 【译文】 凤凰台上草色浓,两两相望娇艳如花。 笑中取乐折桃花,醉后攀爬柳树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春日里人们在凤凰台上的欢乐时光
白下春游曲七首 白马金鞍游冶郎,醉携红袖上梅冈。 银钿金雁春风里,指点江山坐夕阳。 注释与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冶公子骑马游览的场景。他身着华丽的马衣,手执银饰和金制的雁形装饰品,在春天的微风中翩翩起舞。 - 诗人通过“指点江山”这一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 -
白下春游曲七首 双飞蛱蝶恋青莎,逐队流鱼泛碧波。 共买杏花村里酒,来听桃叶渡头歌。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游览南京时所见的景象和心情。 - “双飞蛱蝶恋青莎”形象地展现了蝴蝶飞舞的生动场景。 - “逐队流鱼泛碧波”则形容鱼儿在清澈的湖中畅游的场景。 - 通过“杏花村”、“桃叶渡”等地点名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 本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
诗句如下: 白下,南京的旧称。春游曲,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以描写春天景色或表达作者对春日的喜爱和赞美为主题。七首,即此诗共有七句组成。 译文: 长干寺前花开得稀疏,浅红深白相间映照山门。高楼头载酒欣赏花景坐看花,小堤上行吟踏月归家。 注释: 1. 长干寺前:指南京的长干寺附近地区,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2. 花不稀:形容花朵虽然不多,但分布均匀,显得格外美丽。 3. 映山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要仔细阅读原诗,理解原意。 “何处佳人婀娜妆”,这一句是第一首,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青山初日照流黄,这句是第二首,描写的是春日的景色。轻罗半掩金跳脱,这句是第三首,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色。春寺烧香绕画廊,这句话是第四首,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 这首诗描写了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译文: 青山上初升的太阳照得满山通红
诗句释义与赏析: 《白下春游曲七首》是明代著名诗人金大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游春的活动,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下面将逐一对每一句进行解读: 1. “台城东望树苍苍”:台城位于南京市秦淮河北岸,这里古时为帝王之宫,故址至今尚存。诗人站在台城的东面远眺,看到树木苍翠,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玄武湖春碧水长”:玄武湖为南京市内的一个大型公园,湖面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