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中听雨

疏灯孤馆影悠悠,素发萧然挂蒯缑。
枕上忽闻枫树雨,梦魂欲破海东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馆中听雨》是明代诗人佘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文学世界中的一个独特存在。下面将详细介绍《馆中听雨》:

  1. 作者介绍
  • 佘翔,字宗汉,号凤台,明代福建莆田人。他不仅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还擅长诗歌创作,有《薜荔园诗稿》及《文草》等作品传世。
  • 他的仕途并不顺遂,曾因与御史议事意见相左而拂衣罢去,后以游山水终其一生,这一经历也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增添了不少哲理色彩。
  1. 诗句解读
  • “疏灯孤馆影悠悠”描绘了一幅寂静的画面,一盏孤独的灯火在空旷的馆舍中摇曳,映出长长的影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渴望。
  • “素发萧然挂蒯缑”中的“素发”可能指白发,暗示着诗人年华老去,“挂蒯缑”则是一种古代的头饰,这里用以象征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或放弃。
  • “枕上忽闻枫树雨,梦魂欲破海东头”表达了一种梦境中的体验,梦中听到枫树下雨的声音,仿佛自己的梦魂即将被打破,这种强烈的感官体验和梦幻般的意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文学风格
  • 《馆中听雨》体现了明末文人的一种隐逸情怀,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的愿望。
  • 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疏灯”、“孤馆”、“素发”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富有哲理性。
  1. 影响评价
  • 根据相关评论,《馆中听雨》被誉为当代“听雨三篇”之一,与其他两位诗人的散文作品相比,这首诗同样展现了其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 该诗也被认为反映了中国文人在自然声音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传统美学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文化意涵
  • 诗中的“枫树雨”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现象,它还象征着某种生命的消逝和时间的流逝,如同枫树之叶最终会归于尘土。
  •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佘翔似乎在传达一种人生哲学,即在自然的无常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馆中听雨》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值得一读,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和哲学思考而值得深入探讨。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更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