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七里滩呈友人

物色空劳下汉庭,羊裘归隐万山青。
君看千载销沉后,帝座何如一客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七里滩呈友人》是明代诗人佘翔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作品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介绍:佘翔(1506年—1582年),字宗汉,号凤台,是明代福建莆田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曾于嘉靖三十七年考中进士,但因与御史意见相左,拂衣而去,放游山水终其一生。佘翔工诗,留下了《薜荔园诗稿》及《文草》等作品。
  • 诗歌创作:佘翔的诗歌创作以七言绝句见长,此诗即为此体裁之一,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1. 诗歌原文
  • 诗句:“绣岭参差五月寒,桐江积雨水漫漫。临流欲借东风便,一片帆飞七里滩。”
  • 翻译:五月的山川被绣岭点缀,桐江上的水波浩渺无际。面对自然之美,我渴望借助东风顺风扬帆,希望一帆风顺地驶向远方。
  1. 诗歌鉴赏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的“绣岭”“桐江”“一片帆飞”等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的山水之间。
  • 哲理思考:诗中的“帝座何如一客星”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权力与自由的思考。它启示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作品,《过七里滩呈友人·其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政治状况和文化风貌。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独立思考,不被外界纷扰所动摇。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珍惜自由与独立,不被物质欲望所迷惑。

《过七里滩呈友人》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底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