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图尽属一行宫,忍见妖星堕海中。
阳厄九时胡有运,数逢奇处士无功。
山藏战血应为碧,水出游魂半是虹。
欲吊英灵何限恨,萧萧松柏起凄风。
崖门吊古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崖门吊古三首》是明代文学家吴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明末海防失败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无限感慨和深沉哀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吴旦,字而待,号兰皋,广东南海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嘉靖举人。在官场上,他曾官居山西按察司佥事,与同代的其他著名文人如欧大任、梁有誉等结社广州南园,以追寻明初孙蕡等人的精神。这些背景不仅丰富了吴旦的生平经历,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作品原文:《崖门吊古三首·其三》中的第一首原文如下:“炼石衔沙昔日心,千年犹为一沾襟。朔方骏没金瓯缺,沧海龙归玉玺沉。云断野乌翻夕照,雨馀芳树锁秋阴。风光不似西湖景,空使英雄感慨深”。这组诗共分三首,每首都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缅怀。
- 第三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萧瑟的景象:云断野鸟翻夕照,雨余芳树锁秋阴。这里的“萧萧松柏起凄风”,既表达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又隐喻了历史的沧桑。
- 第一首则聚焦于历史的兴衰和英雄的悲歌。诗人用“炼石衔沙昔日心”来表达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以及对那些为国家捐躯的英雄的无尽哀思。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的情感深度,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 最后一首则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朔方骏没金瓯缺,沧海龙归玉玺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边疆的战事,还暗指了国家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英雄们的深深敬意。
- 作品鉴赏:吴旦的《崖门吊古三首》以其深刻的历史感悟和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深入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轨迹。
《崖门吊古三首》不仅仅是一组简单的诗歌作品,它更是明代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缩影。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历史的智慧和生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