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望之量移兼寄

岭海投荒日,燕台望远时。
三年一消息,万里转相思。
归雁先知暖,惊乌尚绕枝。
湘江催发棹,预报北来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望之量移兼寄》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何景明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岭海投荒日:描述了诗人在岭海之地遭遇荒凉的情景。
  • 燕台望远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深思念。
  • 三年一消息:指三年才能收到一次家书,传达了诗人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 万里转相思:形容思乡之情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愈发强烈。
  • 归雁先知暖:借归雁传递消息来暗示家人的安全。
  • 惊乌尚绕枝:用惊鸟绕树不飞的场景比喻家人的安危。
  • 湘江催发棹:通过描述准备北归的动作,表现了迫切的心情。
  • 预报北来期:表明将有家人从北方归来的期待。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 作者生平:何景明(1486年—1521年),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仲默,号白冈,广东琼山(今海南省海口市)人。何景明的一生虽短暂却成就非凡,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
  • 创作时期:该诗作于何景明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家国的忧虑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
  1. 艺术特色与赏析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语言简练:尽管篇幅不长,但每一句都饱含深意,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
  • 意象生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归雁”、“惊乌”等,这些意象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诗歌的主题表达。
  1. 文化意义与启示
  • 家国情怀:何景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种情怀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 人生哲学:诗中的“万里转相思”,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这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哲学,即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和追求。

《喜望之量移兼寄》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窗口。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