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海投荒日,燕台望远时。
三年一消息,万里转相思。
归雁先知暖,惊乌尚绕枝。
湘江催发棹,预报北来期。
喜望之量移兼寄
岭海投荒日,燕台望远时。
三年一消息,万里转相思。
归雁先知暖,惊乌尚绕枝。
湘江催发棹,预报北来期。
诗句注释与赏析
- 岭海投荒日:描述了诗人在岭海之地的荒凉处境。岭海指的是岭南地区,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这里通常指广东和广西一带,属于南方边陲之地。“投荒”意味着流离失所或被贬谪到边疆。这里的“日”字强调了这种状态的时间性,即持续的、长期的。
- 燕台望远时:燕台可能是指京城附近的某个地方,也称为行宫或官邸。在这里,诗人通过眺望远方,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望远”不仅表达了距离的遥远,还透露出对故土的向往之情。
- 三年一消息:这里的“消息”通常指的是书信或其他通讯方式的更新。这句话表明,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诗人与家人或朋友之间无法频繁通信,只能通过偶尔的消息来判断彼此的状况。
- 万里转相思:表示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感到深深的思乡之情。“万里”强调了距离的遥远,暗示着无论诗人如何努力,距离总是让他难以割舍对家的思念。
- 归雁先知暖:这里的“归雁”特指秋季南飞的候鸟,如大雁等。诗人用“知暖”来形容这些鸟类能够感知到天气的变化,并据此做出迁徙的准备。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中动物的智慧,也隐喻了诗人自身对季节变换和时间流逝的敏感。
- 惊乌尚绕枝:这里的“惊乌”指的是受到惊吓的鸟儿。诗人观察到这些鸟儿仍然围绕着树梢飞翔,可能是因为它们未能及时找到新的栖息地或是仍对旧环境有所留恋。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湘江催发棹:湘江是中国长江中游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象征元素之一。诗人通过提到“湘江”来表达自己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而这一行动是在“催发”之下完成的,暗示着一种被迫但也可能是期待已久的决心。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季节更迭的感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以及身处异地的孤独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一位远离故土之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