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孤村白,天垂四野青。
开门秋雨霁,闲步郭西亭。
雨后十首
介绍
文学作品《雨后十首》是明代诗人何景明所作,共十首诗篇。
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何景明的这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优美而独树一帜。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细腻的水彩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雨后十首》不仅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更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赞美。通过这十首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何景明对于秋天特有的宁静与美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
相关推荐
【注释】 水涨:指雨后的水流上涨,使水位上升。 孤村:指一座空无行人的村落。 天垂:指天空低垂。 四野:指周围的田野。 霁:雨止天晴,多指雨雪停歇。 郭西亭:城郊西南边的亭子,这里泛指城郊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诗。首二句写雨后之景,第三句写雨后之情,第四句承上启下。全诗写诗人在雨后秋凉之际闲步城郊,观水色、察农事、赏秋色、思人生的情景。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连绵不断的雨一直下到深夜,直到今天太阳从山那边露出。轻细的雷声在群山之外响了起来,余下的阳光照射着几户人家。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宁静之美。首句“竟夕雨连舍”形象地描绘了整个夜晚都在下雨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第二句“今朝云出溪”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雨水过后的景象,云从山上飘散出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三日不出门,草长门前路。三天没出门,草已经长得很高了。 登楼一水明,倚柱千山暮。登上高楼眺望,一条江水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十分明亮;靠在栏杆上,只见远处的山峰在夕阳余晖中渐渐暗淡。 赏析: 这首诗以“雨后”为题,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充满了诗意。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色和人情景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首句“三日不出门”,写出了雨后天气的清新和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此题要求考生对“雨后十首”逐句释义并赏析,因此考生在赏析时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并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1) 标题是“雨后十首”。从诗中第一句可知,诗人写的是雨后的景象,这是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象。郭门,指城门。树:树木
【注】: (1)城隈:山边。 (2)清秋易生感:秋天容易使人产生悲凉之感。 (3)深夜更多闻:深夜里风声更大,更易听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夜的图景:城郊的角楼在微风中吹响号角的声音,声音飘荡入云天。秋风萧瑟,令人悲凉,而深夜里的风声更加凄婉动人。 【注释】: 画角:指号角。 城隈:城边。 风起:风起时吹动草木发出的声音。 声入云:声音传得很远。 清秋:深秋。 生感:产生伤感情绪
【注释】 遥看三角山:从远处看去三角山。 日暮山中人:太阳落山时,山里的人还在。 攀:攀缘。 荔枝树:一种果树。 译文:我隔着云层远远地看见三角山,它正处在云雾缭绕的地方。太阳快要下山了,我在山中看到有人正在攀爬一棵荔枝树。 赏析: 《雨后十首》是唐代诗人李频的诗作之一。此诗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下的美丽山水画卷,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片片:形容白鸥的羽毛,像一片片薄纱。 白鸥鸟:指白色的鸥鸟。 看人队队飞:看着人们排着队伍在沙洲上飞翔。 沙头:沙滩上。 尔:你。 与:跟,和。 久忘机:很久不与你为伍,忘记彼此之间原来的关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描绘了雨后白鸥自由飞翔的景象和诗人与之告别的情景。 首二句“片片白鸥鸟,看人队队飞”,是说白鸥的羽毛像一片片薄纱,它们看到人们排着队伍在沙滩上飞翔,就纷纷加入其中
注释如下: - 槛倚崩沙出,篱通乱水过:在栏杆旁边靠着崩塌的沙石,篱笆旁流淌着杂乱的水。 - 家人休扫石:家里人不要扫走石头。 - 自爱碧苔多:《诗经·小雅》中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意指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改变。此处诗人说自己喜欢绿色青苔覆盖的石头,因为绿苔是生机勃勃的,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而石头则显得冰冷。 赏析: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注释: 朝闻城西的钟声,傍晚遥望城西的古寺。 古寺旁边有两棵老松树,长长的藤蔓垂到地面上。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雨后看到的景象。早晨他听到城西寺庙的钟声,傍晚又看到寺庙的影子映在天空中。寺庙的旁边有两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长出了长长的藤蔓,它们一直垂到了地面。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通过描述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塘边杨柳树,春条秋未摧。已送黄鹂去,还看白鹭来》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景致和生命力的小诗。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风景图。首句“塘边杨柳树,春条秋未摧”直接点出主题,即杨柳在春风中生长的景象,同时暗喻生命的坚韧和春天的到来。次句“已送黄鹂去,还看白鹭来”则用黄鹂与白鹭这两种常见的春季鸟类,象征着生机勃勃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