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行

长棘周袤三丈垣,高门铁锁缄两关。
黄须碧衫下廒吏,白板朱书十行字。
帐前喧呼朝不休,剪旌分队听唱筹。
富家得粟堆如丘,大车槛槛服两牛。
乡间饿夫立墙下,稍欲近前遭吏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官仓行》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主题:《官仓行》的主题集中在反映官僚体制下的贪腐与不公。诗中通过描述官仓内粮食的充足与外界饥饿人民的对比,揭示了官员贪污腐败、无视民生的现象。
  2. 诗歌结构:该诗的结构紧凑,采用直白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使读者能迅速抓住诗歌的核心内容。首二句描绘了仓库的宏伟,随后转入对贫民生活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官仓中的富足与民间的困苦。
  3. 诗歌意象:诗中使用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例如“铁锁”、“帐前喧呼”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加深了诗歌的社会意义。它们象征着权力的集中与社会的僵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4. 诗歌风格:何景明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汉唐诗词的庄重典雅,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反对模拟古人,力求自创一家之言,这种风格在他的许多诗作中都有体现,使得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诗歌影响:《官仓行》作为何景明的一部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社会状况的重要资料。

《官仓行》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也是何景明文学成就的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文人对于社会公正的关心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