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
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
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
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
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
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
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别南康梦倩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南康梦倩歌》为明朝何南凤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内容主要表达了对禅宗与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
《别南康梦倩歌》通过描绘何南凤的生平经历和其对禅宗的理解,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既非僧也非俗的独特形象。何南凤,字道见,兴宁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举人。他性最颖异,十五时即落发逃禅,但其父心吾明经苦留之,最终还俗。这种矛盾的身份和心态使得何南凤在创作《别南康梦倩歌》时既有对禅宗真谛的追求,又不失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诗中“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反映了何南凤对僧侣生活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高僧能够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外界所扰。然而,何南凤也指出“近代僧每类俗人”,这反映出他对当代僧人的一种批判态度,认为许多僧人过于追求形式上的修行,而忽视了内心的修养。
“梦里名山境既熟”一句,则揭示了何南凤对于现实生活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像梦境中的名山那样,即使身处尘世也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这里的“梦里”二字,既指梦境中的宁静美好,也暗指现实生活中的纷扰和复杂。
何南凤在诗中多次提及禅宗,如“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等句,都是对禅宗教义的直接引用或阐述。他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真谛的追求以及对外求真的反思。
《别南康梦倩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反映禅宗思想和人生哲学的作品。它通过对何南凤生平的描述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特点的分析,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