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
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
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
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
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
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
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作者对僧人和俗人的看法以及对梦境和人生的认识。

第一句“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古以来,那些出家人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高,不被世俗所染。而俗人则认为尊重僧人是一件好事。

第二句“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则揭示了一种现象:近现代的僧人往往与世俗人一样平庸无奇。

第三句“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观点:因此我自称为半僧人,这已经足够满足我了。

第四句“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则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我没想到匡南还有一座梦庵,这个人既不是僧人也不是普通人。

第五句“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则是作者对梦庵的回答,他告诉梦庵他的真实想法,并告诉他他的真心和诚意是无罪的。

第六句“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则是对梦庵境界的描绘,梦庵的境界是真正的全真,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真理。

第七句“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则表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观念:我曾经认为梦观是一种理想状态,与世俗无关。

第八句“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则是对匡山古道场的讽刺,他认为匡山古道场的现状就如同一个垄断局一样,无法改变。

第九句“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则是对道者的讽刺,他认为道者在梦境中迷失,被世俗所迷惑,就像木石和麋鹿一样。

第十句“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则是对自己生活的描述,他已经在梦中熟悉了名山的风景。

第十一句“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则是对白云岭的描绘,他在白云岭上系上了归乡之情。

第十二句“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则是对人生的比喻,就像一盘棋局,只有最后的胜利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