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众生,根器殊,明珠容易没泥涂。烦恼炽盛,觉树焦枯,爱河淹溺有谁扶。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有智人,早觑破。丧休吊,得毋贺,浮云片片空中过。
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相恋相嫌结不休,火坑地狱同时堕。
不远离,大是痴,火里生莲能有几。超然高蹈,世外求师。
为明正眼,削发披缁。非览胜以为乐,非立异以为奇。
非慕长生面不老,非贪天福而自怡。只一句:生何来兮死何去。
彻底未明,现前无据。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
因此上,废寝忘食,穷思极虑。已拚了死灰不燃,谁知道,心坚石穿。
如贫得宝,似渴逢泉,毫端世界广无边。观音势至,文殊普贤。
始信得与佛齐肩,一灯分与万灯传。嬉笑怒骂,煞有机权。
脱尽诸方□五味,惮英灵欲到此,莫吝草鞋钱。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诗歌,主要表达了佛教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观念的阐述。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出家歌

  • 叹众生,根器殊:感叹世间众生根机不同,有的人容易迷失在世俗中。
  • 明珠容易没泥涂:比喻那些看似聪明的人,实际上可能只是被世俗的表象所迷惑。
  • 烦恼炽盛,觉树焦枯:当烦恼(痛苦和欲望)过于旺盛时,人的内心会变得如同枯萎的树一样,失去了生机。
  • 爱河淹溺有谁扶:比喻深陷爱情或欲望之中的人们,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 生前荣耀,死后尽归无:活着的时候可能会拥有许多荣耀和成就,但死后一切都会消失,不留痕迹。
  • 有智人,早觑破:有智慧的人能够早早看透世事的本质。
  • 丧休吊:失去亲人或朋友时要表现出哀伤,这是人之常情。
  • 浮云片片空中过:就像天空中的浮云,随风飘动,短暂而易逝。
  • 杀他须偿他,业报毫难错:做坏事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因果报应的体现。
  • 相恋相嫌结不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复杂多变,有时候相爱有时候又相互猜忌。
  • 火坑地狱同时堕:比喻陷入罪恶或不幸的境地,与地狱中的受罚者一同承受痛苦。
  • 不远离,大是痴:不要远离佛法,否则就会陷入愚昧之中。
  • 火里生莲能有几:莲花在火中依然能够生长,比喻在困难或逆境中保持纯洁和坚定。
  • 超然高蹈:形容修行者超脱尘世,追求更高的境界。
  • 世外求师:指寻求佛祖或其他高僧的指导。
  • 为明正眼:为了看清事物的真相而选择出家修行。
  • 削发披缁:剃光头发穿上僧袍。
  • 三千律仪,是盲儿柱杖:佛教中有严格的戒律和仪式,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难以理解和遵守的。
  • 一大藏教,都成梦中语:佛教经文浩如烟海,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 废寝忘食,穷思极虑:为了修行,可以放弃睡眠和食欲,深思熟虑。
  • 死灰不燃:比喻已经死去的东西无法复燃。
  • 心坚石穿:比喻意志坚定,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
  • 贫得宝,似渴逢泉:即使贫穷也能获得宝贵的知识或领悟。
  •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分别代表慈悲和智慧。
  • 始信得与佛齐肩:开始相信与佛陀的境界相当。
  • 一灯分与万灯传:一盏灯的光芒可以照亮无数盏灯,比喻佛法的传播。
  • 嬉笑怒骂,煞有机权:在修行过程中,有时需要运用机智和权变来应对各种情况。
  • 脱尽诸方□五味:摆脱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诱惑和困扰。
  • 惮英灵欲到此:害怕那些伟大的神灵来到人间。
  • 莫吝草鞋钱:不要吝啬购买草鞋的钱,以便于修行。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解读和个人修行经历的叙述,展现了佛教徒对生死、因果、修行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体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修行者的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