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峭岭老休攀,祇在烟云杳霭间。
俗士侈谈重九乐,僧家要得个中闲。
秋声叶脱林无障,夜久风寒户欲关。
触景勿怀往昔事,清宵弱冠宝山还。
危峰峭岭老休攀,
只在这烟云杳霭间。
俗士侈谈重九乐,
僧家要得个中闲。
秋声叶脱林无障,
夜久风寒户欲关。
触景勿怀往昔事,
清宵弱冠宝山还。
注释:
己卯:古代以干支纪年,己卯是干支纪年的第五个,指代某一特定的年份。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
宿:停留。
丞相峰:位于江西庐山的一座山峰。
原韵:按照原诗的韵律创作。
祗在烟云杳霭间:仅仅在烟雾缭绕、云雾弥漫的地方。
俗士:指一般世俗之人。
侈谈:大谈特谈。
僧家:僧人或佛门修行者。
个中闲:内心的安宁与自在。
秋声叶脱林无障:秋天的树叶从树上脱落,树林里没有障碍物。
寒风:寒冷的风。
触景:受到眼前景物的刺激。
勿怀:不要怀念。
往昔事:过去的事情。
清宵:清静的夜晚。
弱冠:二十岁。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重游庐山之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第一句“危峰峭岭老休攀,祇在烟云杳霭间。”描绘了庐山峻峭的山峰,诗人表示自己已经年老,不再去攀登险峻的山峰,而是欣赏远处那朦胧的烟云之间。这里的“危峰峭岭”和“老休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也透露出他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超然。
第二句“俗士侈谈重九乐,僧家要得个中闲。”则转向了世俗之人对重阳节的重视与僧人追求内心平和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比指出,世俗之人往往过分追求节日的快乐,而僧人则能够领悟到生活中的真正乐趣,即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第三、四两句“秋声叶脱林无障,夜久风寒户欲关。”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秋风扫落叶,树木上的叶子纷纷落下,整个山林变得一片寂静。夜晚,寒风吹过,使得门窗紧闭,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里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宁静、冷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触景勿怀往昔事,清宵弱冠宝山还。”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心态。他告诫自己不要被眼前的景色所迷惑,不要怀念过去的事情。在这里,“清宵”指的是清静的夜晚,“弱冠”是指年轻的二十岁时期。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继续追寻心中的宝藏——美好的人生。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