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桥通断岸,树杪见高台。
松子当窗落,渔歌渡海来。
烟霞藏洞壑,云物净氛埃。
虽去嬴秦远,桃花未可栽。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是明朝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诗。
何绛(约1398年—约1476年),字仲举,号南溪,明代著名诗人。《登叔浑侄祝山园林》是他众多诗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五言律诗。整首诗通过对山桥、断岸、树杪、高台、松子、渔歌以及烟霞等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何绛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雅致的环境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特别是诗中的“松子当窗落,渔歌渡海来”,不仅形象地刻画了自然景色,更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宁静。
何绛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虽去嬴秦远,桃花未可栽”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古代文人中颇为流行,反映了他们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何绛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