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侯司马陈民部游木末亭

春色俄将暮,春游爱夕阴。
雨中花似沐,烟外树如沈。
共有怀贤恨,兼悲歧路心。
酒阑多慷慨,吟眺一沾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侯司马陈民部游木末亭(傍方正学祠)·其二》是明朝诗人李孙宸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该诗的内容、背景和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李孙宸,明代著名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著称于世,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 文学成就:李孙宸的文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1. 诗词原文
  • 诗句摘录:春色俄将暮,春游爱夕阴。雨中花似沐,烟外树如沈。共有怀贤恨,兼悲歧路心。
  • 词义解析:这些诗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春色俄将暮”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春游爱夕阴”表达了在傍晚时分享受春游之情;”雨中花似沐”形容雨中的花朵如同被雨水洗涤过一样清新;”烟外树如沈”则形象地描绘了远处树木若隐若现的美景。
  1. 写作背景
  • 时间地点:此诗作于明朝时期,地点可能在一座名为“木末亭”的地方,靠近正德学祠。
  • 创作缘由:李孙宸游历至木末亭并游览方正学祠,可能是为了记录这次旅行的所见所感。
  1. 主题思想
  • 自然美与人文情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古代贤人的怀念之情。
  • 哲理思考:诗中的景物描绘也暗含了人生哲理,如“歧路心”反映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选择的重要性。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李孙宸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如将雨中的花朵比喻为被雨水洗净的鲜花,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 语言精炼: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与侯司马陈民部游木末亭(傍方正学祠)·其二》不仅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