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绞车

铁轴横中窍,檀轮运两头。
倒看星象转,乱卷雪花浮。
人力虽施巧,天机不自由。
最怜声过耳,柔橹下中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棉绞车》是元末明初李昱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人力的哲思。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思想和艺术表现上都有着独到之处。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李昱,生活在元末明初,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作《木棉绞车》显示了其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通过《木棉绞车》,我们可以窥见李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情感。
  1. 诗歌原文
  • 开篇描述:《木棉绞车》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铁轴横中窍,檀轮运两头的情景,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 自然描写:诗中提到倒看星象转,乱卷雪花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捕捉和深刻理解。
  • 人与自然的互动:尽管人力施巧,但天机不自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但又难以完全控制的自然规律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木棉绞车》中的意象如“星象转”、“雪花浮”等,富含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读者的共鸣。
  •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述和人的努力对比,反映了李昱对于人生和宇宙哲学的深入思考。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木棉绞车》作为元末明初的作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
  • 思想启示: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1. 赏析建议
  • 阅读体验:建议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每一句诗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波动。
  • 背景知识:了解李昱的其他作品和生平,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木棉绞车》的深意。
  • 交流讨论:与其他读者或研究者讨论这首诗的不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进对作品的理解。

《木棉绞车》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的社会风貌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