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义塾秋丁

庭燎光寒宿雨过,无眠数问夜如何。
鼓钟既作声音间,冠佩初临礼数多。
圣德由来同日月,文章元不阻山河。
小儒才劣叨司教,相与从容托咏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梅山义塾秋丁》是元末明初诗人李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作者简介
  • 李昱,元末明初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庭燎光寒宿雨过,无眠数问夜如何。
  • 鼓钟既作声音间,冠佩初临礼数多。
  • 圣德由来同日月,文章元不阻山河。
  • 小儒才劣叨司教,相与从容托咏歌。
  1. 诗歌解析
  • 李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夜晚的宁静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 诗中“圣德由来同日月,文章元不阻山河”一句体现了作者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美和推崇。
  • “小儒才劣叨司教,相与从容托咏歌”则反映了作者虽然才能有限,但仍愿意承担起教育他人的责任,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创作背景
  • 《梅山义塾秋丁》是李昱在元末明初这一动荡的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内容都与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是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的一种体现。
  1. 艺术特色
  • 李昱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他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诗意。
  • 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李昱展示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1. 影响与评价
  • 李昱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 他的作品被视为元末明初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梅山义塾秋丁》不仅是李昱个人的诗歌成就,也是元末明初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