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逢白雁滩,滩声急如雨。
扁舟势逆上,百丈难遽举。
风寒云欲坠,冰洁石可数。
寒冬景萧条,况我值羁旅。
故居日已远,所思在儿女。
有雁不寄书,虚名亦何取。
过白雁滩
介绍
“过白雁滩”是元朝李昱创作的一首古诗作品,全文如下:前逢白雁滩,滩声急如雨。扁舟势逆上,百丈难遽举。风寒云欲坠,冰洁石可数。寒冬景萧条,况我值羁旅。故居日已远,所思在儿女。有雁不寄书,虚名亦何取。”
《过白雁滩》不仅是一首描写冬日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它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诗中通过对“白雁滩”的具体描绘,展现了一幅冬日里自然界的景象。诗人以白雁滩为背景,用“前逢白雁滩,滩声急如雨”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急促而紧张的氛围。接着,通过“扁舟势逆上,百丈难遽举”等句子,进一步描绘了逆流而上、艰难行进的艰难场景。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决心。
诗中的自然景观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更深层地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风寒云欲坠,冰洁石可数”一句,不仅仅是对冬日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孤寂和清冷。这种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体验。
《过白雁滩》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故居日已远,所思在儿女”,这句话直接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这种对家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怀念,是每个人心中共有的情感体验,因此,这首诗也具有很强的共鸣感。
《过白雁滩》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诗句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如“前逢白雁滩,滩声急如雨”,短短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紧张而寒冷的冬日场景。这种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易于记忆。
《过白雁滩》是一首集自然描写、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为一体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