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

春宵苦梦短,合眼在故乡。
今宵复何为,历历所见详。
天风吹我巾,明月照我裳。
手持绿玉筇,衿佩同翱翔。
路从北郭门,径诣先茔傍。
五年缺洒扫,青草如人长。
不忍遽去之,徘徊流涕滂。
迂行羊角埂,载出甘泉坊。
河西与河东,人烟眇相望。
屋庐间新旧,田园半榛荒。
故友四五人,相逢诉衷肠。
剪韭焚枯鱼,款坐陈酒觞。
喜极仍自疑,兵戈正纷攘。
人生无羽翮,何以逾津梁。
啮指验所经,恐为覆蕉隍。
鸡鸣声喈喈,惆怅身在床。
山川限吴越,依旧天一方。
辗转久不寐,郁纡只自伤。
披衣起待旦,聊以成短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梦中回到故乡,感慨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李昱,元代诗人,其生平及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创作时间:《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的创作年份为戊戌后,即元代后期。
  •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过往时光的深刻感悟。
  1. 诗句解析
  • “春宵苦梦短,合眼在故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即使在短暂的梦中,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亲切。
  • “天风吹我巾,明月照我裳。”: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清风和明月,象征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清明。
  • “手持绿玉筇,衿佩同翱翔。”:这里的“绿玉筇”可能指的是一种轻便的拐杖,象征着作者在故乡的自由和轻松。
  • “不忍遽去之,徘徊流涕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即将离去的无奈感伤。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故乡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那份深厚的乡愁。
  • 语言优美: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歌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
  • 情感真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投入。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元代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也为后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审美价值:从文学角度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元代诗歌的风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教育意义:《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教育的象征,它鼓励人们珍惜时光,不忘初心。

《庚子春三月梦与梁生建中回故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对故乡、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