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那灵雨

古刹岧峣翠巘重,飞湮挟雨锁芙蓉。
云柯忽动千峰梵,石鏬争鸣万壑钟。
禅磬数声清客梦,佛灯孤照印空宗。
胜游休讶山灵妒,簇簇膏□到处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阴那灵雨》是明朝李士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禅宗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的深深敬畏与热爱。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详细探讨:

  1. 诗歌原文
  • 首联:“五指峰前白鹤旋,空中锡卓祖居先。”这两句描述了山峰的形状与地理位置,以及祖师庙的显赫地位,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 颔联:“桥横曲涧三株树,路入曹溪一洞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卷,桥横跨在曲折的山涧之上,三株古树点缀其旁,通向一个神秘的洞穴。
  • 颈联:“听法缘深禽解语,住山岁久俗如禅。”这句展现了诗人与山林中生灵的和谐共处,以及长期隐居带来的超然世外之感。
  • 尾联:“甘霖愧负苍生望,灵雨分膏且插田。”诗人用“甘霖”比喻及时雨,而“灵雨”则指滋润大地的雨露,表达了他对自然界恩赐的感激之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为民造福的决心和愿望。
  1. 诗歌赏析
  • 从文学角度来看,《阴那灵雨》的语言简练而含蓄,意象丰富而生动,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典型特征。
  • 从思想内容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对生命、修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有深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1. 创作背景
  • 李士淳(1585—1665),号二何,明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同时也不乏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赞美。
  • 《阴那灵雨》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普遍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李士淳的作品也深受这一文化背景的影响,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阴那灵雨》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生活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典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