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城下,即墨守。燕将代,昌国走。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义君臣,邦父母。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
昌国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国君》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历史事件。该事件涉及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乐毅以及燕昭王和齐国的争霸史。《昌国君》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乐毅是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他为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连下七十多座城池,但最后因燕惠王听信谗言而撤销了乐毅的兵权。
《昌国君》是明朝李东阳的作品,包含了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内容,对乐毅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与评价。李东阳在文中详细介绍了乐毅的生平和贡献,如他在战国时期替燕昭王联合五国的军队,攻入齐国,拔齐七十余城,立下大功。然而,燕昭王死后,齐人用反间计使燕惠王听信谗言,撤销乐毅兵权等情节。
《昌国君》通过对乐毅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示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策略。同时,它也反映了燕国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李东阳在作品中对乐毅的评价也体现了其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昌国君》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战国时期燕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乐毅的功绩与悲剧。通过阅读《昌国君》,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伟大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