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城下,即墨守。燕将代,昌国走。卑辞累使招不归,臣心上有先王知。
先王知,心独苦。义君臣,邦父母。当时誓死却齐封,更忍还兵向燕土。
终不似信要刘胥报楚。

昌国君

一、逐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昌国君乐毅

  • 解释: 昌国君乐毅是燕昭王时任亚卿。
  • 译文: 在公元前284年,乐毅联合五国军队攻破齐国,封为昌国君。
  • 注释: “昌国君”是对乐毅的封号。

第2句:燕将代,昌国走

  • 解释: 燕将取代昌国,乐毅逃亡。
  • 译文: 当燕惠王登基,中了齐人的反间计,怀疑乐毅时,乐毅出奔到赵国。
  • “燕将代”:指燕惠王即位,中齐反问计,猜疑乐毅。
  • “昌国走”:乐毅被封为望诸君,后死在赵国。
  • 注释: “代”,替代;“昌国走”指的是乐毅被燕惠王怀疑后逃亡。

第3句:卑辞累使招不归

  • 解释: 用卑劣的言辞连续派人去招降,但乐毅不愿回燕。
  • 译文: 我不断派遣使者,用卑劣的言辞去招抚他,但他始终不愿返回燕国。
  • 注释: “卑辞”指使用卑微的言辞,“累使”表示频繁派遣使者。

第4句:臣心上有先王知

  • 解释: 我的内心充满了对先王的思念和敬意。
  • 译文: 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先王的敬仰和怀念。
  • 注释: “臣心上有先王知”反映了乐毅对先王的忠诚和对国家事业的执着。

第5句:先王知,心独苦

  • 解释: 先王知道我的忠诚和付出,我内心感到痛苦。
  • 译文: 先王了解我的忠诚和付出,我感到无比的痛苦。
  • 注释: “心独苦”表达了乐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二、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乐毅忠诚于先王、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的精神。乐毅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不仅因其军事才能而闻名,还因其对故国的忠心耿耿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虽然简短,却深刻地描绘了乐毅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示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通过对乐毅经历的描述,诗人也表达了对忠诚和信念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